中國社會正處於由傳統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軌時期。在此轉型過程中,中國社會出現了一係列的變化和改革:
①國有經濟在整個國家經濟中所占的成分越來越少,國有企業由原來的國家全民經營形式向現代企業製度過渡,企業的獨立自主性增強,企業不再起到政府的作用,如社會保險等,企業與企業員工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終身契約關係,企業與企業員工的契約關係是雙方雙向選擇的結果;
②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以後,其行為將受經濟利益的支配,對本企業的員工,企業按員工貢獻的大小支付勞動報酬,負責醫療保險等,員工不再享有“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待遇,多勞多得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
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的加劇,直接導致了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從而也引起了人才競爭的加劇。
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企業員工在思想觀念上的轉型需要充分的溝通來實現。
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企業員工在思想觀念上也存在著一種轉型,即由輕鬆自在有保障的心理狀態向一種緊張競爭有風險的心理狀態的轉變,這種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員工心理的變化是否順利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的要求,極大地關係著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在這一時期的企業管理工作中,充分的溝通是必要的。它對於排解員工心中的疑慮和困惑,幫助員工建立一種適應競爭的良好心理狀態,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熱情和工作積極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情關係的社會,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中國企業員工,依然留戀過去和睦相處、重視友情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隨著現代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經驗的輸入和企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化,企業管理者必然要求企業內部強調工作效率和工作紀律,在緊張的工作中,管理者與企業員工之間、企業員工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都大為減少,員工與企業之間似乎是一種純粹的商品交易關係,這不僅有礙於員工參與管理、為企業出謀獻策的積極性的發揮,而且使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主管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增加,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損害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氣氛,甚至有害於員工的身心健康。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溝通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摒棄西方企業管理中的無“人情味”現象,加強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不愉快事情的發生,也便於造就一種“上班時是上下級關係,下班後是朋友關係”的良好人際氛圍,使管理者和員工一方麵積極肯幹,另一方麵心情舒暢,這無疑有助於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講究客套,性格上也傾向於保守。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情的社會,情感溝通在管理實踐中不可忽視。中國人比較含蓄,自己愛麵子,同時也盡量給人以麵子,因而在交往和工作中的表現並非個人的真正內心體現,口是心非的現象對他們來說似乎是必然,因而造成當麵不說,背後才說。比如主管開會討論近期發展規劃,主管在介紹完發展構想之後告訴大家積極地發表意見,盡管有幾個“直”人提出了一些意見和看法,會議結束時大家也一致同意了改進後的發展方案,但會後仍有人指責方案如何不切實際,或者是傷害了某部分人的利益。又如在有些團體中召開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生活會,會上是自我批評的多,批評別人的少,會下則是自我批評的少,批評別人的多。
中國人天生膽小,害怕惹是生非,害怕成為眾人“眼中釘”,因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潔身自好心理更是加重了他們的內心感受與其外在表現的不一致性,這樣人與人之間認識和了解的難度加大,管理工作如何遵從人性的要求就變得更加困難。溝通的作用便是揭開人際交往中受社會心理籠罩的麵紗,使人與人之間更能坦誠相待,真誠地袒露自己的心聲,在沒有社會心理壓力的作用下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因此,會下與部屬單獨探討發展計劃的主管更能得到部屬的支持;私下要求別人指出自己不足的人更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愛護;秘密地進行民間訪問的政府領導人更能得到群眾的真實想法,因而也更受群眾愛戴。
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受他所處的環境條件和他的個人條件限製。環境條件有:社會風氣、團體氣氛、自然條件等;個人條件包括情緒、知識水平、表達能力等。一個人在上司麵前沒有發表對發展方案的異議,可能是這個時期不該提出這種敏感的問題,可能是會議氣氛緊張,或者會上有不合適的人員,可能是會議因故必須馬上結束,也可能是他當時心情不好,他對整個方案的來龍去脈不清楚,而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可能有很多種環境條件和個人條件限製著他對發展方案的考慮。但是,當環境條件和個人條件變化以後,他對發展方案的認識就會發生變化,此刻他說出自己的看法就容易被人誤解為“當麵不說,背後亂說”,主管也就可能誤認為他是事後諸葛亮。充分的溝通能避免這樣的誤解。主管和部屬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後,部屬的想法和觀點就會主動地告訴主管,主管和部屬間就減少了不必要的牢騷和埋怨。教育子女時,開始可能很困難,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觀點,但慢慢地,子女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看到了父母教訓的正確性,因此,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教育可能很難取得成效,相反,循序漸進、諄諄善誘的教育更受學習者的歡迎,更能讓學習者有所收獲。在主管和部屬間的溝通中,主管慢慢地認識到部屬的認識水平,了解到應如何去幫助部屬進步,部屬也漸漸地接受了主管的良苦用心,懂得了應如何去完善自己、努力工作。這樣優秀的主管就會得到各種認識水平的部屬的支持和理解,哪怕是調皮搗蛋的人,靠的就是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