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人的因素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根據我在通用汽車公司40年來的工作經驗,我發覺所有的問題歸結到最後都是溝通的問題。
——英菲
領導的主要工作就是與不同的人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公司越大,需要的溝通能力就越強。
——惠普公司(HP)劉永豪
優秀公司的信息溝通
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在其暢銷書《追求卓越》中指出:“優秀的公司有大量的、非正式的、開放的溝通網絡,其形式和強度促使人們彼此交往。”他們發現,這些優秀的公司有各種哲學、實踐及結構鼓勵溝通,舉例如下:
迪斯尼公司從總裁到基層人員,每人服裝上都有印著本人名字的標簽。
LeviStrauss實行開門政策,即各職能部門成員可自由出入,隨意交流想法,公司稱之為“第五項自由”。
3M公司成立了12個(或更多)俱樂部,期望增加自發解決問題的能力。
惠普(Hewlett-Packard)和美國航空公司實行“走動管理”,鼓勵管理人員走出辦公室,進行非正式溝通。
花旗銀行(CitiBank)將經營人員與櫃台人員的辦公桌移到同一層,以鼓勵溝通。
英特爾在矽穀的新大樓留了一個辦公室,裏麵放滿黑板以促進交流,人們可以在那裏邊吃飯邊解決問題。
人們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交流各種觀念、思想、興趣、情感等,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信息,而溝通則是信息的傳遞與交流。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溝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把許多獨立的個人、群體聯係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就像人體的神經係統一樣不可缺少。組織內的相互了解、獲得反饋、衡量成果、進行決策以及部門之間的協調等等,無不依賴於信息溝通。正如美國管理學家斯通納(James A。F。Stoner)所認為的:“溝通對於管理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貫穿管理的全過程中,這一活動是不可缺少的,無論計劃、組織、領導、決策、考核的成功完成,都必須以有效的溝通為前提。”
溝通是管理工作的基礎,這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作為影響別人的工具,改變他人的手段,溝通在管理工作中發揮著愈來愈強大的作用,把溝通作為管理員工的重要內容,不僅對於一般管理工作,尤其對於管理對象是知識員工的管理工作,其意義更是非常之大。
1.溝通的含義
從字麵上看,溝通是指“通一條溝”,如同兩條小溪中間隔著堤岸一樣,“通一條溝”可以達到相互融通的目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如此,在人與人之間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況下,相互之間猶如隔著一堵牆,一旦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係,雙方便會有更多的了解和交談。
所謂溝通,是指雙方互相了解的過程。關心員工的疾苦,了解員工的工作態度和需求,幫助員工克服思想上的障礙而作的交心談心是第一種形式的溝通;把企業的發展目標和計劃打算告知員工,征求員工意見所作的信息傳達是第二種形式的溝通,我們稱前一種溝通為深層溝通,後一種溝通為淺層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轉移信息的過程,有時人們也用交往、交流、意義溝通、信息傳達等術語表達,它是一個人獲得他人思想、感情、見解、價值觀的一種途徑,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人們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識,也可以消除誤會,增進了解。
2.溝通的特點
溝通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該過程至少涉及兩個人——一個是溝通者,另一個是接受者。單獨一個人是不可能進行溝通的,兩人以上的交流才稱之為溝通。
溝通的另一個特點是一定要有信息存在,而且信息要在接受者與溝通者之間傳遞,無論這種信息是情感信息或是知識信息、技術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都會阻礙信息的傳遞,也就無法成為真正的溝通。
溝通的第三個特點是溝通的範圍很大,形式變化無窮。溝通的範圍幾乎可涉及人際交往的方方麵麵,溝通的形式有口頭語言、書麵語言、身體語言等多種。
3.溝通的程序
溝通的過程是一個溝通者把信息傳遞給另一個接受者的過程,信息溝通的程序一般包括6個步驟:
①確立概念。對一個有效的信息溝通過程來說,第一步是最為重要的。所謂確立概念是指溝通者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傳遞的信息,如果一個人把未經證實的、道聽途說的信息傳遞出去,不僅得不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會遭遇造謠惑眾的“罪”名。
②編碼。當概念確立後,溝通者在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傳遞的信息後,第二步就是把這些概念轉變成適當的傳遞符號,例如:言語、文字、圖片、模型、身體姿勢、表情動作等。在這一步中,要求溝通者明確信息傳遞的方式、組織信息傳遞的符號。
③傳遞。編碼結束後就是傳遞這一步驟了,傳遞信息應選擇適當的方式和場合。溝通者在傳遞信息時要力爭保持溝通渠道的流暢性,這樣所發出的信息才可能引起接受者的注意,並被他們所接受。
④接受。傳遞的信息被接受者收到的過程為接受,如果溝通者傳遞的信息無人接受,信息也就丟失了。
⑤譯碼。接受到的信息並不一定都被理解,要理解信息一定要譯碼,例如:請一位外國企業家來介紹管理經驗,我們聽到他在台上講話,也就是說,我們接受到了信息。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外語,又沒有翻譯,那麼,我們就無法理解外國專家傳遞的信息。有時,譯碼發生錯誤,也會使溝通發生幹擾。出現這種幹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有些接受者主觀上不合作,他們企圖曲解信息,或者是根據自己的願望來理解信息;另一個是接受者客觀上不能正確地理解信息,因為雙方的概念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理解存在於接受者的內心世界,一個溝通者可能有辦法使對方傾聽,但是,他無法強迫對方理解,接受者有權選擇理解或不理解。管理人員在進行溝通時,一定要經常檢查對方是否真正地理解了信息,也就是說,譯碼是否正確,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請對方複述一下接受到的信息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