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零距離的競爭(2 / 2)

美國企業在中國展開人才大戰的三大必勝法則是:①充分發揮和運用留美人才的智慧與才幹進行創新;②注重個人能力,提供足夠資金以提高其工作熱情;③企業與大學相結合,多方位網羅人才。

為招攬優秀人才,英特爾公司堅持貫徹產學結合的方針。首先他們與當地的大學共同確定研究課題,針對課題提供相應的資金。其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細致的檢查,一旦發現優秀人才便立刻采用。英特爾中國公司總裁介紹說:“研究所誕生出的革新性技術正是英特爾成長的原動力。我們希望借助這些優秀人才在中國創造出更新更好的技術。”英特爾計劃在今後的5年中向其在中國的研究所投資5000萬美元。

微軟公司在北京中關村一角設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這是該公司繼美國西雅圖和英國劍橋之後,在世界開設的第三個基礎研究所,主要研究漢語語音識別、畫像處理技術等。該研究所的運作方式與眾不同,研究人員的雇用期限為5年,海外留學人員和有大學教授職稱的研究人員負責指導年輕一代。研究內容與微軟公司的軟件開發毫無相連,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研究上,研究成果一旦出台便全部公之於眾。公司原則上規定,研究人員一旦任職期滿便離開研究所,把席位讓給新成員,以便不斷地給研究所增添新鮮血液。該研究所的李開複所長斷言:“與美國人相比,中國的年輕研究人員有不懈的追求精神,在數學方麵的知識也略勝一籌。如果再提供給他們與美國相同的研究環境,即可趕超美國。對他們不需要進行任何特殊培訓。”

麵對入世的挑戰,國內企業在中高級人才的爭奪上也不甘示弱。方正、TCL、長城等就已經采用“空降兵”的形式,為企業挖來了不少來自外企的精英人才。2001年11月25日,聯想、用友、清華同方等9家中關村企業,又向國際人才市場“集體出擊”,宣布通過北京雙高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在全球範圍內招聘43個高級職位,包括副總經理、高級軟件設計師、人力資源總監等。這些職位要求應聘者既要掌握前沿的技術,還要有一定的管理經驗;既要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有出色的人際交流能力,還要熟悉國際商務規則。招聘目標主要麵向海外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