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民族地區旅遊業開發與文化支撐(1 / 2)

——以黔中黃果樹旅遊區為例

產業經濟

作者:管謙

【摘要】旅遊業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加快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步伐需要文化資源作支撐。文章從黃果樹旅遊區為例,以文化資源開發麵臨的問題、旅遊區文化資源開發的側重點、旅遊區文化資源開發的措施三個方麵論證了旅遊業開發中文化支撐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地區;旅遊業開發;文化支撐;黃果樹旅遊區

如果問20世紀50年代以來旅遊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啟示,答案是:旅遊業乃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已成為旅遊區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旅遊區的文化成分越多,品位越高,越能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提高其綜合實力。

一 黃果樹旅遊區文化資源開發麵臨的問題

黃果樹旅遊區位於貴州省中部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距省會貴陽市128公裏,以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為中心,包含天星橋景區、石頭寨景區、灞陵河古驛道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等七大景區群。旅遊區環境優美、景色獨特、空氣清新,是休閑度假、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享有天然大氧吧的美稱,是中國5A級風景名勝區,享有全國文明風景區、中國最美的地方、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不愧為眾多風景名勝區裏的中國馳名商標。

為打造黃果樹文化旅遊品牌,旅遊區近些年來在喀斯特地質資料整理、景區民族誌研究,開發民族文化、創辦旅遊節日活動等挖掘旅遊文化資源方麵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旅遊節慶活動舉辦不等於旅遊文化建構,黃果樹景區舉辦的六月六布依文化節、黃果樹瀑布節等節慶活動對地區民族文化內涵挖掘的深度和廣度都很有限,形式大於內涵,難以形成文化積澱。文化建構是一個長期的係統性工程,任重道遠,絕非開幕式、閉幕式等文藝湊興演出而已。其次,景區旅遊產品主要還是觀光產品,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還不明朗。布依族是景區世居的主要少數民族,文化內涵獨特而豐富,但目前的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同樣,對黃果樹瀑布群喀斯特地貌奇觀的自然生態文化挖掘也比較少。

回顧已有的研究不難發現,文化資源開發在旅遊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陳傳康(1996)認為,當今旅遊開發的本質是旅遊文化開發,樊敏(2001)認為旅遊的大發展要靠文化豐富的內涵來提高品位和檔次從而吸引遊客;王思明(2002)認為,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旅遊;李斌(2008)認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黃果樹旅遊區地處黔中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特色鮮明,開發旅遊文化產品前景樂觀。以文化促發展就是以內涵豐富的特色民族文化及風情濃鬱的民族節日吸引八方遊客來觀光旅遊。文化是旅遊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資源是增強旅遊區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沒有文化的旅遊區其生命力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不可能長久的。

二 開發黃果樹旅遊區文化資源的重點方針

彭華(1998)曾針對就如何發掘文化精華指出,將文化的潛在價值轉化為旅遊產品,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是旅遊開發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而民族地區旅遊的價值也正體現在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特殊性和傳統性,營造民族地區文化氛圍和提升景區文化品位必須從民族文化特性入手,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一旦忽視了地區特色,文化建設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開發黃果樹旅遊區文化資源應特別注重地區特色。黃果樹景區的特色資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自然資源觀賞價值及研究價值大。該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結構完整,地域遼闊、分布集中,瀑布溶洞聚集於此,山水奇特,氣侯宜人,加之豐富的珍稀動物資源和獨特的生態係統,使之成為黔中綠色喀斯特王國。二是文化資源特色鮮明。這裏生活著苗、布依、瑤等多個世居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中蘊藏著古樸的曆史傳統和絢麗多姿的原生態文化。例如,布依族的年節等傳統節日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曆史悠久的民歌也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遺產,民間戲劇文化是布依族寶貴的文化財富。三是民族文化曆史悠久。農文成(2007)指出布依族是創立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