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與資本市場共同成長——資本運用中的財務知識(2)(1 / 3)

16、如何計算企業籌資成本?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融資問題,本節我們來介紹如何計算企業籌資成本。

隨著經濟體製改革和企業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籌資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和具體化。而要提高籌資效率,減低籌資風險,企業在選擇籌資方式時應注意以下幾下方麵:

一、比較企業籌資成本和投資回報

由於不同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大小不同,因而在選擇籌資方式時,首先要比較各種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的高低,即比較各種資金來源的資金成本。企業在采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取得資金以後,要評價所投入項目收益的大小,隻有企業籌資項目的預計收益大於籌資總的代價,此方案才是可行的。

二、分析企業籌資風險的大小

企業籌資所麵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企業自身經營的風險;二是資金市場上存在的固有風險。因而,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必須將不同籌資方案的綜合風險進行比較,選擇風險較低的最優方案。

由於股權籌資形成的資金是企業的永久性資金,在企業存續期內不需要償還,因而其籌資風險最低,而負債籌資形成的資金為企業的債務,一般要按事先約定的期限還本付息。於是,就風險而言,企業籌資的優選順序應該為:內部積累、股權籌資、負債籌資。

三、考慮企業規模

由於企業規模不同,因而各自所需資金數額多少亦不相同,而不同的籌資方式所能提供資金的數量也有一定的額度。所以不同規模的企業選擇籌資方式時的順序亦不相同。大型企業由於需要大量的資金,在選擇籌資方式時,應選擇能提供大量資金且期限較長的籌資方式,其籌資順序可以是: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銀行借款。而對於小型企業,由於其資金的需要量相對較少,應選擇機動靈活的籌資方式,其籌資順序可以是:銀行借款、利用商業信用、融資租賃。

四、分析資本市場狀況和公司的經營現狀

倘若市場交易投資清淡,盡管提高股權籌資比例在理論上是合理的,但由於市場認購力不足,較高額度的股權籌資行為有可能以失敗告終。因此,市場趨淡時上市公司不妨多發行一些利率合適的公司債或可轉換債券。同樣的,在選擇債務籌資時,除了考慮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外,還應更多的考慮公司近幾年的經營狀況,尤其是在項目建設期內,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流足以支付每年的利息,因現金流匱乏引致企業經營停頓直至破產是現代企業的悲劇。

五、選擇合理的籌資組合方案

由於種種因素的製約和對風險的考慮,企業不可能隻從某種資金成本較低的來源籌集資金,而必須從多種來源取得資金,這樣就產生了各種來源的資金組合問題。因為每種籌資方式都有不同的優缺點,既要綜合資金成本低,又要財務風險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進行籌資決策時,應在控製籌資風險與謀求最大投資收益之間尋求一種均衡,即:公司可以對不同的籌資方式進行組合得出多種籌資方案,對不同的方案分別計算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然後選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的幾種方案。再根據公司財務現狀、項目預算以及證券市場的未來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最終選擇最合適的方案以構造合理的融資結構。

綜上所述,企業應綜合考慮籌資成本、籌資風險、企業規模、資本市場狀況、公司現狀等等因素,在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籌資方式組合,以滿足其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隨著各種法規製度的不斷完善,企業對籌資方式的選擇必將日益趨於理性化,籌資結構也將朝著低風險、高穩定性的市場化方向不斷發展。

17、“五級分類貸款製”是什麼?

從2004年起,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兩類銀行將奉行國際標準,取消原來並行的貸款四級分類製度,全麵推行五級分類製度。本節我們就具體來看什麼是“五級分類貸款製”。

貸款五級分類製度是根據內在風險程度將商業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這種分類方法是銀行主要依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即最終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實際能力,確定貸款遭受損失的風險程度,其中後三類稱為不良貸款。此前的貸款四級分類製度是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逾期、呆滯、損失四類。

五級分類是國際金融業對銀行貸款質量的公認的標準,這種方法是建立在動態監測的基礎上,通過對借款人現金流量、財務實力、抵押品價值等因素的連續監測和分析,判斷貸款的實際損失程度。也就是說,五級分類不再依據貸款期限來判斷貸款質量,能更準確地反映不良貸款的真實情況,從而提高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以前對銀行不良貸款的分類方法是“一逾兩呆”,這種分類法很難甚至根本無法達到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目的,而五級分類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關弱點,可以及時反映商業銀行的盈虧狀況,因此成為改良貸款質量管理方法的選擇。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製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現簡述如下:

1、正常貸款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2、關注貸款

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3、次級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4、可疑貸款

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隻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並、合並、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5、損失貸款

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采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於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應立即予以注銷,其貸款損失概率在75%~100%。

18、什麼是企業長期借款中的保護性條款?

由於長期借款的期限長、風險大,按照國際慣例,銀行通常對借款企業提出一些有助於保證貸款按時足額償還的條件,形成了合同的保護性條款。本節我們就具體來看什麼是企業長期借款中的保護性條款。

歸納起來,保護性條款大致有以下三類:

1、一般性保護條款。

一般性保護條款應用於大多數借款合同,但根據具體情況主要包括:

(1)對借款企業流動資金保持量的規定,其目的在於保持借款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

(2)對支付現金股利和再購入股票的限製,其目的在於限製現金外流;

(3)對資本支出規模的限製,其目的在於減少企業日後不得不變賣固定資產以償還貸款的可能性,仍著眼於保持借款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4)限製其它長期債務,其目的在於防止其它貸款人取得對企業資產的優先求償權。

2、例行性保護條款。

例行性保護要款作為例行常規,在大多數借款合同中都會出現,主要包括:

(1)借款企業定期向銀行提交財務報表,目的在於及時掌握企業財務情況;

(2)不準在正常情況下出售較多資產,以保持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能力;

(3)如期清償繳納的稅金和其它到期債務,以防被罰款而造成現金流失;

(4)不準以任何資產作為其它承諾的擔保或抵押,以避免企業過重的負擔;

(5)不準貼現應收票據或出售應收帳款,以避免或有負債;

(6)限製租賃固定資產的規模,其目的在於防止企業負擔巨額租金以致削弱其償債能力,還在於防止企業以租賃固定資產的辦法擺脫對其資本支出和負債的約束。

3、特殊性保護條款。

針對某些特殊情況而出現在部分借款合同中,主要包括:

(1)貸款專款專用;

(2)不準企業投資於短期內不能收回資金的項目;

(3)限製企業高級職員的薪金和獎金總額;

(4)要求企業主要領導人在合同有效期間擔任領導職務;

(5)要求企業主要領導人購買人身保險等等。

此外,“短期借款融資”中的周轉信貸協定、補償性餘額等條件,也同樣適用於長期借款。

19、什麼是企業投資行為?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企業經常會發生投資行為。究竟什麼是企業投資行為呢?本節我們就具體來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企業投資的概念,它是指企業以自有的資產投入,承擔相應的風險,以期合法地取得更多的資產或權益的一種經濟活動。

其次,我們來看企業投資需要注意的問題:

1、客觀評估自身條件,要量力而行。

2、認真研究投資環境。

3、確定投資項目,要作好市場調查。

再次,我們來看企業投資具有的特點:

1.投資目的的多樣性

總體上說,企業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但企業的投資總是各個相對獨立的投資項目進行的,具體投資業務的直接目的也是有區別的。企業的投資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擴充規模

以擴充規模為目的的投資,稱為擴充型投資,其目的又分兩種類型:一是擴充現有產品(或服務)或者現有市場,其中擴充現有市場的投資,如持股性投資,不僅會使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從而取得規模效益,而且會使企業有可能操縱市場甚至獨占市場;二是開發新產品或開辟新市場,這種投資通常與市場上的一種新的需求相聯係,它是通過開辟新的生產經營(或服務)領域,以期獲得超額利潤,可以把這種擴充型投資稱之為實現資本轉移的投資。

(2)控製相關企業

它是為了特定經營戰略進行的投資。即為了控製市場和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為了形成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和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投資獲得其它企業部分或全部經營控製權,以服務於本企業的經營目標。

(3)維持現有規模效益

它是假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的市場需求規模不變,而在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一定的前提下,為維持現有規模效益所進行的更新投資。如不進行進種投資,必然帶來規模縮減,引起企業經濟效益下降。

(4)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它是假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或服務)規模不變,企業通過投資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降低單位成本而取得效益。一般是通過更換舊設備,采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實現。由於這種投資的不會擴大業務規模,也稱這種投資為重置型投資。

(5)應對經營風險

企業生產經營的許多方麵都會受到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的諸多因素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就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麵的原因給企業盈利水平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可以通過投資來應對經營風險。應對經營風險的投資主要有以下類型:一是通過多角化投資實現風險分散,它可以使經營失敗的項目受到經營成功項目的彌補。二是通過風險控製以降低風險,降低風險的投資不僅體現在多個投資項目上,而且,也體現在一個獨立的投資項目中,即所投入的資金必須有一部分是用於防範經營風險的。

(6)承擔社會義務

所謂承擔社會義務是指企業投資的結果是非收入性的,是一種為社會服務的義務性投資,如工業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投資。承擔社會義務的投資表麵上看是非收入性的,但是,從長期來看,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進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2.投放時機的選擇性

投資並不是隨便進行的,隻有客觀上存在投資的有利條件時,投資時機才能真正到來。

3.投資回收的時限性

任何投資都必須收回,由於資金時間價值的客觀存在,投資不僅要收回,而且要及時收回並有收益。

4.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

投資收益是在未來才能獲得的,最終收益多少,事先難以準確把握。正由於投資收益的這種不穩定性,使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

接下來,我們來看企業投資一般要考慮的因素:

1、投資收益

在投資中考慮投資收益,要求在投資方案的選擇上必須以投資收益的大小采取舍,要以投資收益具有確定性的方案為選擇對象,要分析影響投資收益的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及其對投資方案作用的方向、程度,尋求提高投資收益有效途徑。

2、投資風險

表現為未來收益和增值的不確定性。誘發投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和企業自身的因素,各種因素往往結合在一起共同發生影響。在投資中考慮投資風險意味著必須權衡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充分合理預測投資風險,防止和減少投資風險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並提出合理規避投資風險的策略,以便將實施投資的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3、投資彈性

涉及兩個方麵:一是規模彈性,即投資企業必須根據自身資金的可供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調整投資規模,或者收縮或者擴張;二是結構彈性,即投資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結構,主要是調整現存投資結構,這種調整隻有在投資結構具有彈性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4、投資管理和經營控製能力

對外投資管理與對內投資管理比較,涉及因素多、關係複雜、管理難度大。比如,股票投資就需要有紮實的證券知識和較強的證券運作技能。所以,對外投資要有相應的業務知識、法律知識、管理技能、市場運作經驗為基礎。在許多情況下,通過投資獲得其它企業的部分或全部的經營控製權,以服務於本企業的經營目標,這就應該認真考慮用多大的投資額才能擁有必要的經營控製權,取得控製權後,如何實現其權利等問題。

5、籌資能力

企業對外投資是將企業的資金在一定時間內讓渡給其它企業。這種讓渡必須以不影響本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正常周轉為前提。如果企業資金短缺,尚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籌資能力又較弱,對外投資必將受到極大限製。對外投資決策要求企業能夠及時、足額、低成本地籌集到所需資金。

6、投資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投資環境具有構成複雜、變化較快等特點。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在投資決策分析時,必須熟知投資環境的要素、性質,認清投資環境的特點,預知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重視投資環境的影響作用,不斷增強對投資環境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利用能力,根據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

20、企業可選擇的投資方式有哪些?

為了加強投資管理,提高投資效益,必須對投資進行科學的分類,以分清投資的性質。本節我們就來看企業可選擇的投資方式有哪些。

一般而言,企業投資可作不同分類:

首先,按投資與企業生產經營的關係,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於生產經營環節中,以期獲取利益的投資。在非金融性企業中,直接投資所占比重較大。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於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以期獲願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資。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完善和多渠道籌資的形成,企業的間接投資會越來越廣泛。

其次,按投資回收時間的長短,可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

短期投資是指準備在一年以內收回的投資,主要指對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有價證券等的投資。長期投資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資,主要指對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能夠形成生產能力物質技術基礎的投資,也包括對無形資產和長期有價證券的投資。一般而言,長期投資風險高於短期投資,與此對應,長期投資收益通常高於短期投資。

長期投資中是一種以特定項目為對象,直接與新建或更新改造項目有關的長期投資行為,且投資所占比重較大,建設周期較長,所以稱為項目投資。

再次,按投資的方向和範圍,可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

對內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在企業內部,購置各種生產經營用資產的投資。對外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或者以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其它單位的投資。從理論上講,對內投資的風險要低於對外投資,對外投資的收益應高於對內投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外投資機會越來越多。

21、證券投資的收益與風險是什麼?

我們不止一次提到,收益往往是與風險並存的。那麼,證券投資的收益與風險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麵的內容。

證券投資即有價證券投資(Quoted securities investment),是狹義的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借以獲得收益的行為。對金融機構而言則是指以有價證券為經營對象的業務,證券投資對象主要是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和購買。

首先,我們來了解證券投資風險及其相關的知識點:

證券投資風險——未來收益狀況的不確定性,即發生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風險——係統風險:社會政治、宏觀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對著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和衝擊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可分散性。

其次,我們來了解非係統風險,指個別原因對個別證券的影響和衝擊。

按影響範圍分:整體性投資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經濟政策風險、政治風險、市場技術風險)

局部性風險(信用風險、局部價格投資風險等)

最後要了解的是證券投資的收益:

1、投資收益的構成

所得利得:根據證券發行者經營的成果定期取得的收益,如債券利息、股息。

資本利得:在證券流通市場上通過買賣證券所實現的差價收益。

2、幾個與其相關的名詞

票麵收益:按票麵表明的收益率計算出的收益額

當期收益率:債券的年息除以債券當前的市場價格所計算出的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持有債券一段時間後出現增值後的收益,等於持有期內實際收益額與債券買進價格的比率。

22、需要了解的股票術語有哪些?

想要更好地了解股票,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一些股票術語。這些就是本節所要介紹的內容。

所謂股票術語就是在股市用來表達各種量能關係的特殊語言。

常見股票術語如下:

股份Shares

股份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分為普通股、優先股、未完全兌付的股權。

A股A Share

A股是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市場於1990年成立。

B股B Share

B股是中國大陸公司發行的人民幣特種股票,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幣交易。B股場於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僅限外國投資者買賣。2001年2月19日後,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

保證金Margin

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

貝塔Beta

貝塔一項用以衡量一種股票價格的變動與整個股票市場整體變動的相關性的指標。

承銷商Underwriter

承銷商向公司擔保所籌集資金會及時到位,不足部分由承銷商負擔。

初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指私人公司首次在公開市場發行股票從而成為公眾公司的行為。首次公開發行目的是為快速成長的新公司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本。首次發行的股票一般由一家或數家投資銀行購入,然後,由其分銷給廣大投資者。

除權Ex-rights

除權報價的股票賦予出售者保留分享公司新發股票的權利。

除息Ex-dividend

除息出售的股票賦予出售者保留即期紅利的權利。

創業板市場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也稱二板市場,是上市標準較低、為中小創新公司融資的股票市場。

重組Reconstruction

包括股份分拆、合並、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到期日Expiry,expiry date,expiration

所有未行權期權或權證的期滿日。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考慮基於麵值的價格折扣或者價格升溢時,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如果債券以折扣價格出售,該收益率大於當前收益率;如果債券以升溢價格出售,該收益率小於當前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