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抒情歌謠集》序言中探究華茲華斯的文學理念(2 / 2)

三、詩歌應采用日常語言

對於華茲華斯而言,為了實現詩歌的本質與目的,去描寫“真理”,他就必須更新詩歌的表達方式——語言。在《序言》中,他反複強調詩歌應采用真實的語言,合情合理的語言和自然的語言,而且多次強調詩歌語言除韻律和節奏以外與散文語言無本質差別。他本人強烈反對以高雅綺麗,矯揉造作為特征的古典主義宮廷語言,反對脫離生活實際去編造出華而不實的辭藻。由於華茲華斯選取平凡的日常生活或田園生活作為描寫對象,來抒發人們真摯的情感、熱情及天性,那麼詩歌所應用的語言就應順應題材的本質,選取人們日常生活真實的語言,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主題內容與語言載體的一致。而且,詩歌的閱讀受眾也使得詩歌需要采用日常語言。在華茲華斯看來,詩歌絕不僅僅是寫給詩人自己的。他是在為人們寫詩。其實詩人是以一個個體的身份在向人們傳遞一種感受與情感。但這並不表示華茲華斯認為日常生活中的通俗語言可以不經加工與選擇直接寫入詩歌。他提倡的理論需要對詩歌語言進行“篩選”,也就是加工提煉刪除其中的不宜之處。隻有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的詩歌語言。

總之,華茲華斯的詩歌語言理論倡導詩歌語言的清新、自然、純樸、通俗化及口語化,批評並修正了之前古典主義文學藝術文體中語言應用的各種缺點,對於英國文學體係中詩歌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客觀的來講,他對於詩歌語言改革的主張,在理論與實踐上存在一定的過激之處。華茲華斯太過強調詩歌語言與散文語言的相同之處而忽略了兩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差異的,這樣的後果就是會造成詩歌語言的過分散文化。一些文藝學家指出,他過度的把某一階層或某一群體使用的語言絕對地定義為詩歌的標準語言有些不夠嚴謹。對於某種形式的過分刻意強求,很容易使得其不夠自然。

結語

華茲華斯打破了以理性為核心的古典主義文學的束縛,發表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之作《抒情歌謠集》序言。此文在西方文藝批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當代,它也可以作為我們判定浪漫主義的重要標準。雖然在《序言》中提出的一些寫作觀念,在當今看來有些簡單與絕對,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時代環境,能有這樣的魄力與能力開創學派之先河,也實屬不易。因此,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來分析華茲華斯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