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的高風險產業,需要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來規避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投資風險。但是目前由於《電影促進法》在內容審查製度方麵並未進行調整,電影分級製度也未實行,這為未來的中國電影創作及投資留下了較大的不穩定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電影從業者創造力的發揮。
二、發展中國電影產業的政策建議
如果中國電影產業在走向大電影產業的道路上,由於創造力不足而後續乏力,中國電影高速發展的勢頭也許很快就會麵臨危機。因而,為了進一步推進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在加強宏觀管理和微觀服務的基礎上,應該注重從保護和激發電影創造力的角度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一)建立科學的產業評價體係,推進特色院線建設
建立科學的產業評價體係,就是要建立與電影產業化相適應的評價體係和標準,學者梅.L.拉裏教授認為促使美國影視創意產生並能付諸實踐的關鍵因素是“美國影視產業很標準化”。[4]在電影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都有非常清晰的產業標準。這種標準化使電影產業能更加有激情卻理性地進行發展,能對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電影做出合理、恰當、有說服力的分析和闡釋,同時推進特色院線建設,專注特色化、差異化的思路,贏得最廣泛的觀眾群體。
(二)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扶植力度,強調電影文化的創新
目前,政府財政和電影基金主要投資於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這種帶有意識形態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電影類型的多樣化發展。 “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作、根據相應檔期進入電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統稱為‘主流電影’。”[5]擴大政策財政和電影資金的投資麵,加大對電影業的扶植力度,強調電影文化的創新和多樣性。借鑒韓國、法國等國家對電影業的政府財政支持的操作經驗。政府財政和電影基金支持的重點應是新人新作的支持、電影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電影藝術創新等方麵。
(三)營造公平的產業環境,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競爭
目前,電影產業的相關政策缺乏務實的中小企業政策,在未來的發展中,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具體表現為對做出創新貢獻的中小企業進行一定的獎勵和財政支持。引導中小企業更多地進行分工協作,促進電影產業專業化水準的提升。同時,進一步降低和規範產業的進入壁壘,讓更多的中小電影企業有效地參與產業競爭。
(四) 加大版權保護,推動電影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目前,我國電影產業的價值實現途徑過於單一,應加大電影後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力度,積極推動電影產業鏈價值的延伸。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對電影業的版權保護,聯係各方加大對非法電影市場的打擊力度,規範中國電影市場。以版權為核心,推動包括電視版權、網絡版權、形象產品的開發、相關版權的轉讓等,通過版權授權獲得更大的收益,借此推動電影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
(五)加快相關法律的製定,完善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法規政策體係
2013年7月11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的通知》[6],其中第14 條表示: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可以看到,“一般題材”這一概念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未來國家政策應對電影審查製度逐步走向開放,鼓勵更多具有創造力的作品出現。同時,繼續在財政、稅收、資助、基金等相關的政策、法律措施方麵進一步的完善,將中國電影業由行政管理盡快轉變為法製管理。同時不斷完善電影與其它行業的跨領域整合政策,規範電影市場的管理,最終形成保障我國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法規政策體係。
參考文獻:
[1][2][6]數據來源:2013-2014年藝恩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3]劉藩.產業政策杠杆撬動中國電影強國夢[J].電影藝術,2010(4).
[4]李繼東.美國電影產業創意問題與研究緯度、趨向[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4).
[5]賈磊磊.中國主流電影與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建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