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族木偶片《牧童與公主》(1960年)
《牧童與公主》改編自白族民間故事。如果說《雕龍記》的寫實讓人折服,那麼《牧童與公主》的靈活讓人動情,特別是眼神的刻畫活靈活現,更像是靈動的心、運動的畫。該片人物造型秉承著木偶片的一貫作風——寫實,既有具象的人物表達又有意象的人物刻畫,可謂真切動人。頭部造型圓潤豐滿,眼睛活靈活現,眼眉柔美細膩,服飾細致典雅,動作古樸莊重,景物亦真亦幻。與《雕龍記》相比,人物表情刻畫比較僵硬,人物造型欠缺活潑與生動,人物動作設計缺乏藝術的表現力,這也是本片的缺憾之一。
五、傣族木偶片《孔雀公主》(1963年)
《孔雀公主》根據傣族敘事詩《召樹屯》改編。本片以生動的情節,恢宏的場景,表現了中國傣族地區的美麗神話。該片的精湛人物刻畫、唯美的服裝表現、精致的表情描寫、細膩的動作表達標誌著木偶片藝術的成熟。《孔雀公主》以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國內外。這也是觀眾喜歡本片的原因之一。如果談及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動畫片,《孔雀公主》是不會被遺忘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它獨特的藝術氣質、生動的劇情、優美的旋律、華麗的服裝、精致的做工和豐滿的人物造型。如果研究中國動畫的話,這部動畫片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精品。它的背景設計也是空前的豪華和精致。甚至就連宮殿的圖案裝飾、門窗、牆壁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在中國木偶片的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六、蒙古族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動畫片。它也是中國動畫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草原英雄小姐妹》曾榮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三等獎。在我看來也是一部絲毫不遜色於宮崎駿作品的國產動畫片。雖然它沒有宮崎駿筆下的動畫形象那樣富有想象力,但是它那樸實無華、不追名逐利的創作氣質足以讓世人敬仰。《草原英雄小姐妹》也許會沉睡在動畫的曆史長河之中,但是它帶給中國動畫人的自信與力量足以源遠流長。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該片的人物造型設計質樸寫實,動作設計生動流暢,線條表現氣韻生動,麵部表情果敢成熟,平塗設色和諧統一。通過這些可以想象當年的動畫製作者是付出了怎樣的艱辛與努力的。該片唯一不足之處就是身為孩子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被刻畫成了“大人”的模樣。人物的表情缺少了孩子應有的活潑與純真。但從藝術片而言,《草原英雄小姐妹》寫實性的人物刻畫與表達是空前絕後的,它留給後人對於動畫的思考和經驗的總結是無法用言語可以表達的。
建國初期的少數民族題材動畫片涉及了蒙古族、壯族、傣族、藏族、白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運用了木偶、剪紙、水彩、國畫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內容上既有取材於少數民族敘事詩和民間傳說的《孔雀公主》、《雕龍記》、《木頭姑娘》、《一幅僮錦》、《長發妹》,也有反映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主課》、《金色的大雁》等。總之這一時期的少數民族題材動畫片製作不僅民族風味濃鬱,而且洋溢著鮮明的時代色彩,既表現了各少數民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淳樸善良,又在思想觀念體現出鮮明的階級鬥爭意識,這一點在文革時期攝製的《主課》、《金色的大雁》等現實題材的動畫片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少數民族題材動畫片不僅有了數量上的零的突破,也擁有了藝術質量的飛躍,各種藝術形式在動畫的廣闊舞台上大放異彩,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慧臨著:《二十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