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閃耀與泥土的清香
外國電影評論
作者:曲韻暢
【作者簡介】曲韻暢,男,山西大同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印度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三汗”的天下,即沙魯克.汗、阿米爾.汗、伊爾凡.汗。這三人的作品幾乎就是印度電影的代名詞。三人電影的風格題材,則大有不同。沙魯克的作品以唯美的愛情題材居多,阿米爾以反映深刻的人物內心活動見長,伊爾凡則往往將目光聚焦於印度大生活背景下的普通人。他們三人也使得印度電影的發展呈現出多樣性。《好運理發師》則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這部電影,由沙魯克與伊爾凡聯袂出演,完全演出了自己所擅長的題材,而二者的交彙也自然成為了影片最大的看點。同時,這部電影也是二人演藝理念的絕佳闡述。總的來說,印度電影的經典要素,在《好運理發師》中都能找到,而且銜接的恰到好處,品味《好運理發師》我們既能感受到沙魯克那光一般的閃耀與動感,又能感受到伊爾凡那泥土般的質樸與清香。
一、影片內容簡介
人到中年的比魯(billu)是一位理發師,從父親那裏比魯隻繼承了一間破舊、修修補補的理發店,與街對麵新開的那家新潮的理發店,簡直是天壤之別,在生活中比魯有些認死理,遇事不懂去變通,這更使得比魯的生意難作。由於交不起子女學費,比魯的子女也麵臨著失學的危機。與此同時,沙魯克飾演的賽罕(sahir),則是全印度最紅的明星,大家對於賽罕無限崇拜,他走到哪裏都能引發一陣騷動,人人都以能接觸到賽罕為榮。比魯則在心中藏著一個許久的秘密,他是賽罕兒時最好的玩
伴。恰逢此時,賽罕要來村子裏拍戲,比魯無意中說出了自己是賽罕兒時最好的朋友,瞬間在小小的村子裏引發了騷動。大家都希望能通過比魯而見到賽罕,進而紛紛向比魯示好,在村子裏有了超高人氣與威望的比魯,其生活也從此步入了正規。但是,大家都希望比魯能夠真正去請到賽罕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在多番尋找未果下,大家對比魯失去了信任,比魯又重新回到了潦倒的生活。正在這時,賽罕來到了村子和大家分享成長的故事,說出了自己要最感謝的一個人就是一個叫比魯的兒時夥伴。當年,是比魯把自己的金耳環賣了之後,為自己買了一張去孟買的車票,比魯並趁他父親不在店中的時候,為自己剪了頭發,也就是從那是開始,賽罕開始了闖蕩的演藝生活。比魯在遠處聽到了賽罕的話,欣慰的回到了家中,獲得了家人的理解。而當比魯望向門外時,賽罕已經站到了門外,兩人終於再次相見,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影片最後,當賽罕的車子離開村子後,大家又重新湧向了比魯,並在讚美比魯的歌聲中結束了影片。
二、影片的成功之處
如何使得風格迥異的兩位人氣巨星,在影片中各自發揮出自己最佳的狀態,是本部影片最大的難點,也蘊涵著本片最大的成功點。本片在敘事手法上采用了“線性複式”即“花開兩朵,各表一枝”[1]的敘事線路,如同兩條平行線一樣分別敘述比魯與賽罕的生活。較為新奇的是,以往電影中的類似這種“平行線”式的敘事策略,觀眾總是能在電影中找到這兩條主線的“傾斜相交”的趨勢。但是《好運理發師》則不然,雖然在片中比魯曾多次去尋找賽罕,但由於在角色設定上,差異太大,又始終被理所當然的拒之於門外。且賽罕的故事線又始終獨立的發展,故觀眾並不能找到這種強烈的交彙趨勢,甚至到了影片結束之時,觀眾都以為這部影片會以遺憾收場,而也是在最後,賽罕才表露出比魯就是自己始終不忘的那個人,這兩條平行線方才完美相交。這種“皆大歡喜”的結果,也比一般電影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