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看來,《楚門的世界》作為一個時代性的操縱隱喻,不僅講述了真實和虛假的邊界問題,更重要的則是提醒我們走出時代的騙局,走近我們自己的心靈,在清醒的反思中,保有一份不那麼時髦的自由。
楚門一出生就被製作人克裏斯托夫操控著,而且混然不自知,不免讓人同情於他失去自由的遭遇。然而,捫心自問,自己是否自由呢?這個答案其實並不容易確定。“自由意誌”存在與否,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科學哲學中的熱門議題。當然上帝之說太過虛無飄渺,但是人群居在社會,不免受到社會性的拘束,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意誌我們想要的意誌,被迫順從他人的行為,即使那些行為我們很排斥。終究我們意誌能選擇的,常常是由我們不能選擇的力量與外在條件所控製著,從出生環境到後來遭遇過的所有事件,以及接觸到的人際關係,甚至是自己的生理狀況,最後都因為無法掌控,而自製了衝動,拒絕了“自由意誌”。然而,即使我們沒有理想中那樣自由,但這也不代表我們要像個傀儡一樣度過一生,就此走別人替我們安排好的路,反而要像楚門駕著小船毅然尋求出路一樣,去爭取自身更大的自由度,即便這條路沒那麼容易,即便有可能是錯的,即便最後那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但至少麵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已經有選擇的勇氣,比屈服於命運的人,要自由得多,不是嗎?!當你越不靠自己,越依賴別人時,其實你就越失去自由。
電影的末尾,楚門是覺悟了的,他對著攝影機,真的罷演了。佛家有“頓悟”一說,並說人的本性自足圓滿,是人世的塵埃覆蓋了它,使它迷失。看來楚門是頓悟了,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
然而,誰又知道他出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將要麵對什麼。“外麵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虛假”,這是製片人給觀眾的忠告,我們現實中的人又該說些什麼。我們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可是很多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人生就是個大舞台,或是人生就是一場戲,這與那個真人秀有什麼區別?虛假欺騙仍然到處存在。看完電影,不自覺地會想到現代社會、想到當下的世界,是否也真實、自由。《楚門的世界》構思獨特,人生就是一場戲,人人都在扮演著各種角色。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看到生活中的很多影子:麵臨困難,克服困難;麵臨欺騙,從欺騙中走出來,可見這部電影將生活聯係有多緊密。人需要一種勇氣的培養,因為一種自己選擇的生活,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生活就應該我們自己去選擇,然而,這條路卻是要克服許多困難的。
我們的現實社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技術的發展、物質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還是束縛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還是把人更加置於自己的對立麵,更加失去了自我,更加遠離了真實的世界和鮮活的人生?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