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解是另一種歸來(1 / 2)

和解是另一種歸來

中國電影評論

作者:劉亮亮

【作者簡介】劉亮亮,男,江西吉安人,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研究生,主要從事比較文學研究。

2014年5月16日上映的新片《歸來》(COMING HOME)是導演張藝謀在文藝情懷上的“歸來”之作,給人的感覺是大氣質樸、洗盡鉛華。

一、“和解”前的不顧一切:回到這頭的家 在物理意義上,陸焉識想要回家,回到妻子馮婉瑜的身邊,這是“歸來”的第一層含義。

打成右派發配遠方的陸焉識,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為了能看看留守持家的妻子馮婉瑜和三歲就已被迫離開的女兒丹丹,趁轉場逃跑,不惜冒著再次被抓的風險走向家中。可是,工宣隊找母女倆談話,農場則派專人在樓下蹲點。在這種情況下,馮婉瑜不敢開門相見,陸焉識被拒之門外,離家僅僅隻有物理意義上的一門之隔。陸焉識並沒有放棄,告訴丹丹無果後塞紙條告知婉瑜第二天天橋相見。可是這次“密會”卻被女兒舉報,讓這次天橋相見沒能像鵲橋會那般美好,而是成為了一幕人倫悲劇:近在咫尺,卻隻能再次相隔天涯。三年後,“文革”結束,陸焉識被平反,這一次,陸焉識沒有了壓力,終於可以坦然走向心係的這個家了。“丹丹,我就不坐了,我還是先回家吧……我還是先回去,有什麼事回家再說吧。”急切,期待,歸心似箭溢於言表,這一次在物理層麵上他終於踏上了家的土地。可是,這僅僅是歸來路途的開始:陸焉識發現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兒丹丹放棄了自己的芭蕾夢想,成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認識眼前的他。終於回到家中的陸焉識,該做何應對?

二、“和解”的真諦:尋求情感上的歸宿,守候是另一種歸來 家是回來了,但妻子婉瑜卻不認識他了,千辛萬苦、歸心似箭的回到家,得到的卻是一臉的驚訝、失落、茫然與無助。從之前聽到女兒丹丹說的“我不認識你,你不是我爸”到婉瑜講了無數次的“出去,給我出去”,這些都深深地刺激著陸焉識。但陸焉識知道,他需要的不僅僅是走進這個家門,更為重要的是走進馮婉瑜的心、找到隻有家才能給予的情感歸宿。其實在2013年9月,樂視影業正式發布《歸來》的首款電影概念海報中,就很好的表達出了陸焉識“歸來”路途的艱辛與堅定:水墨意境的海報主體圖像是茫茫雪原上,在一條延綿遠方的黑色路途中,一個男人頂著風雪提著行李獨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有一隻雄鷹在天邊飛翔,似乎給在艱辛路途的歸來者增添了幾分堅定、帶來了行動的力量。

麵對患有心因性失憶的妻子,陸焉識不回原單位上班了,他為愛付諸的很多努力或動人場景映入了我們眼前,但卻都告失敗:1.通過女兒,街道(組織),公函來證明自己就是陸焉識,失敗。2.通過寫信告訴婉瑜本月5號到,重新從西寧開過來的那趟火車出站,希望她能認出來,失敗。3.向醫師谘詢後,想通過暗示等心理療法來幫助婉瑜。所以去老同學那找舊照片通過女兒拿給婉瑜,雖然認識照片中的陸焉識,但因時間過了太久,失敗。4.幫助她調琴,暗示陸焉識他們早就回來了。當聽到那熟悉而陌生的琴聲滿含激動的打開家門,二人滿含淚水、曆經滄桑、緊緊相擁,陸焉識和馮婉瑜上演了電影最為感人的一幕,但最終還是失敗了。5.為了喚起婉瑜的一些記憶,充當念信的人。通過信件,關心婉瑜、“批評”婉瑜、調解並讓丹丹住回家中。就在陸焉識跟馮婉瑜蓋被子還是被誤認為“方師傅”的那一刻,表明陸焉識的努力最後還是失敗了。6.拿著一把鍋勺去找方師傅算賬,但卻得知方師傅也被抓了,想叫方師傅來當麵認一下或者道歉的希望也破滅了。是的,陸焉識做了那麼多,最後都失敗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停止,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歸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