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析國內首部西部公路片《無人區》的影像審美風格(2 / 3)

公路片的特質是:好人被迫踏上征途——一路總是節外生枝,步步艱險——好人狀況頻出,壞人屢占上風——結局往往是壞人贏了。

簡而言之,西部片突出個人的冒險刺激,而公路片則反應人的內心情感。

(二)《無人區》西部公路片的改良

《無人區》的結構就是由上述兩大類型片糅合改良組成的。不同的是,該片在老路上走出了新意。

1.單一線索敘事

不同於《瘋狂的石頭》三線敘事,《瘋狂的賽車》五線敘事,該片雖然是單線索前進,但是枝蔓並不單一。把六組人物(1)盜獵者與殺手、(2)律師、(3)加油站一家與舞女、(4)警察、(5)卡車司機兄弟、(6)鷹隼走私者,串聯起來的是盜獵鷹隼事件。鷹隼在中國雖然隻是二級保護動物,但是在中東卻是財富的象征,極品鷹隼每隻高達10萬美元以上,在中國西部的走私黑市上一隻好點的鷹隼交易價不會低於5萬元人民幣,所以這些人才會鋌而走險。六組人物層層遞進,互相交織,成功使得簡單的傳統的直線性敘事變得複雜豐滿起來。

片中徐崢飾演的潘肖,其職業設置為律師,律師給人的印象是主持正義,保持理性,這個職業最具有社會性特征。所以,當一個最具社會性的人來到一個最具動物性的無人區時,便產生了社會性與動物性之間的角力對抗。以潘肖這一人物為中心,通過公路片的類型模式,將無人區中的各色人物巧妙的貫穿起來,圍繞著人類社會性與動物性之間的矛盾展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連鎖反應,構成了一條強烈的戲劇衝突線索。

2.英雄和反英雄

潘肖來到偏僻的小地方,贏了一場官司,被迫駕車穿越無人區踏上回家的路途。這個律師不是英雄,他在精神上高高在上,有點自戀,不乏小聰明,並且錙銖必較。這個被編導架空的“無人區”不僅僅是環境惡劣,一路上遇到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很惡劣(除了警察),唯一的弱者是那個被加油站老板控製了的脫衣舞女。律師一路受盡磨難,突發事件把他內心深處的人性惡釋放出來,他成為一個惡劣的混蛋,但是不斷推進的劇情又把他的人性善激發出來,他在生與死之間完成了自我救贖。他在精神上始終是高高在上的,所以當盜獵者不明白他死裏逃生後為什麼會跑去救舞女時,他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最後他為了救舞女與盜獵者同歸於盡,成為英雄。

然而可以看出,《無人區》本質上是反英雄的,片中沒有英雄形象,律師潘肖也隻是到最後成為英雄,完成了自我救贖。影片的成功,既有公路片賦予的流動敘事,西部片傳統範式的蠻荒文化影像,突破傳統西部片神話英雄的程式化故事等特質居功至偉。[2]

二、隱現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上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重要的文學形式之一。作者往往使用誇張的手法將人物個體的醜陋、陰暗、畸形等特征放大,伴隨犯罪、暴力、血腥、驚悚、懸疑等元素,來表達對某種社會現象或者社會群體的不滿。黑色幽默電影在西方已經有很多年曆史,而在我國的發展卻非常緩慢,寧浩的幾部作品不得不說是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這部《無人區》。

在荒涼的戈壁上,寧浩把他在“瘋狂”係列裏積累的成熟經驗發酵,為觀眾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和關於人性的深刻思考。與之前的“瘋狂”係列不同的是,《無人區》少了很多多餘的故事累贅,也少了很多下裏巴人式的粗俗鏡頭,這次看來,《無人區》的劇本和製作已經相當成熟了,甚至可以認為,《無人區》是中國公路電影的大手筆。而產生這樣一種認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太缺乏寧浩風格了。《無人區》在曆經艱難上映後,一麵世就以其直擊心靈的方式,帶來強烈的觀影體驗和文藝青年們的好評潮,而這是它實至名歸的, 在117分鍾的電影裏,我們通過律師在無人區的遭遇,可以迅速提取一條關於人性醜惡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