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動畫電影的敘事技巧(1 / 3)

論動畫電影的敘事技巧

博士論壇

作者:唐忠會

【作者簡介】唐忠會,女,重慶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在站博士後,主要從事動畫藝術研究。

與國外動畫電影的蓬勃發展相對比,國產動畫電影是有一定差異的,特別其單一的敘事模式值得關注。本論文直接切入國產動畫電影的敘事技巧,探討其可提升之處。

一、角色設置技巧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來說,角色的設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角色是動畫電影敘事的核心。在動畫電影中,對動物的擬人化是最常見的手法。如《麥兜響當當》中,“不是低能,隻是善良”的豬——麥兜,右眼周圍有胎記,沒腰也沒脖子。片中的麥太,同樣是以豬為原型。跟香港大多數母親一樣,麥太拚命在外賺錢,為了她的麥兜以及她們的家。這些角色都是通過“假定”性手段完成的。

當然,這裏角色的“假定性”並不是毫無約束,天馬行空,也有其局限性的。即使動畫電影中的角色離奇、荒誕不經,但它仍然處在觀眾可以相信並且接受的合理的內在邏輯範圍之內。因為,角色一旦過度“奇異性”,而使其失去了基本的真實邏輯,最終必然導致所設置的動畫角色是觀眾不喜歡、無法接納的,從根本來說也是失敗的。在除了強調設置動畫角色應該簡潔,生動,更應該關注的是主要人物角色的定位應采取的步驟和方法。動畫電影中的角色設置,關鍵是對性格特征的設置。無論主角,配角,還是反角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它們共同構成情節發展的核心。刻畫“性格”,應像安排情節那樣,必須合乎必然律和可然律。[1]也就是說,動畫電影是通過“跟著人物感覺走”來選擇和虛構情節發展的。[2]

在任何一部動畫電影中,主角通常是貫穿於故事始末的,在片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角是矛盾衝突的發起者、推動者和終結者。主角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而是一個齊全的、有生氣的人。因此,主角的定義,不能用“好”或“壞”來簡單劃分、定義。動畫電影主角性格設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展示性格自身的變化發展軌跡,進而在不同階段以及性格的不同側麵來進行塑造。角色性格的發展與故事情節的起承轉合上是融於一體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具體的情節的發展中會凸顯其性格特征。主角的性格更多是在命運的重要抉擇前才被鮮明的刻畫出來的。如《邋遢大王奇遇記》中的小男孩——邋遢大王。他不講衛生,經常亂扔垃圾,對於不幹淨的東西通常也是照吃不誤。然而,作為老鼠王國的密探——尖嘴鼠偷偷看上他,默默地把吃了會變小的藥丸,投進他的橘子水裏,邋遢大王喝下以後,瞬間變為跟老鼠一樣尺寸的人,被尖嘴鼠騙到老鼠王國。可他並不願呆在那裏,幾次試圖逃跑,但老鼠王國兵將眾多,最終被關了起來。原來鼠王想要通過“秘密細菌來”消滅人類,稱霸地球,因此它們選中小邋遢作為“秘密細菌”的實驗品。邋遢大王決計逃出牢獄,把“秘密細菌”的事報告給地麵上的人們。隨著情節的發展,邋遢大王的性格在不斷改變,最後讓一個原本不講衛生的小男孩有了再也不邋遢的決心。

在主角設置上,動畫電影還分設正麵角色和反麵角色。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很大程度上牽動故事的發展。但是正麵角色和反麵角色並非涇渭分明,以往的單純善、惡判斷已經不能成為“正麵角色”和“反麵角色”的區分界線了。更多時候,在角色性格設置時,會使正麵角色性格的成長帶來阻礙,而反麵角色的陰暗心理又有著合乎情理的緣由,最終結果是正麵角色因曲直而生動有力,反麵角色或存或亡,終會向著美好的事物發展,使觀眾的心靈得到一種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