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大船將沉沒時的幾個感人情節:
泰坦尼克號的總設計師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把自己的救生衣給了女主人公,將自己留在了親手設計的船裏。船長史密斯沒有走向逃生艇,也不接受屬下送來的救生衣,一人獨自走回船長室,關起門來,決心與船共存亡。船上的小樂隊像往常一樣,演奏出一曲悅耳動人的音樂,待演奏完畢後,首席樂手示意停止,大家相互告別而去。但首席樂手站在原地沒有走,他表情莊嚴地重新拿起小提琴拉了起來。已經走遠的三位樂手,在聽到音樂聲後,回頭看著首席樂手,不約而同地回到了他身邊,一齊演奏起來。此時的船上,喊聲、哭聲伴隨著海浪聲此起彼伏,但悠揚動聽的旋律一直在回響。樂手們決心用音樂陪伴旅客和自己走完旅途的最後一程。海浪湧上了甲板,大家停止了演奏。麵對即將到來的永恒的離別,首席樂手說:“各位,今天晚上能和你們一起合作,是我最大的榮幸。”
【啟示】船長等^不求逃生、甘願與船共存亡的行為,體現出—種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擔當精神,這種精神在生死關頭使人品顯得尤其聖潔和高貴。對於企業來說,也應當培養全體員工具有這種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願與企業共命運的敬業理念和擔當精神。如此精神能有效提升企業員工的思想境界和綜合素質,確保整個團隊在麵對危機時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綜合實力。
視每一天為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在身患癌症、瀕臨死亡之際奇跡般獲得康複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和CEO史蒂夫-喬布斯,於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講到:他在17歲時讀過這樣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去生活,那麼有一天你會極為肯定地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後的33年裏,他每天早上都會對著鏡子捫心自問:“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自己今天想要做的事情嗎?”當答案連續多天都是“不”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自己需要有所變革了。
對喬布斯來說,“記住你很快就會死去”這—方法,成為幫助他在生活中做出重大決策的最重要的指南,也是防止他落入“患得患失”心理陷阱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在他看來: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幾乎一切事情一所有外在的期望、榮譽,對難堪或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麵前都會消失,隻會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你已經一無所有了,沒有理由不去獨自思考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負起責任來。人的生命極有限,因而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地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等於按照他人的思路生活,也不要被其他人喧囂的意見掩蓋住你心靈的聲音。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的內心和直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一切事情都是次要的。
【啟示】古人雲: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應理解為人生的終極價值。盡管從凡夫到賢哲對^生終極價值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這種思考始終是十分必要的。而提醒自己即將走向死亡的獨立思考,可說是理解^生終極價值的一種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喬布斯每天以即將死亡對自己進行提醒,實際E就是對^生終極價值的—種反複追問,這賦予他—種善於在現實中抉擇最大價值的超凡的思維能力。事實上,蘋果公司能夠在近年推出ipod、iphone等一係列高價值的創新產品,與喬布斯卓越的創新決策可謂密切相關。這種從即將死亡的視角來進行思考的方法,對企業管理來說也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有助於提醒管理者和員工要珍惜時光、防範危機、全麵發展,為社會、為人民也為企業自己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麵對高壓,安然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