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似乎對數字“三”特別鍾愛,帶“三”字的成語不勝枚舉。比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等等。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當代中國有“三個代表”。更有西方研究得出結論:人們瞬間隻能記住三個要素。看來用“三”來說明道理,不僅符合人類的邏輯思維習慣,也是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
受此啟發,結合個人HR工作的體驗,我認為HRI作者要成為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在自我修煉過程中既能埋頭拉車又能抬頭看路,既能產出績效又能成就自我,需要做到“三個三”,即:HR從業者的工作內容和時間分配應該是三分之一時間溝通、三分之一時間案頭總結、三分之一時間讀書學習,我們不妨稱之為“三個三原理”(如圖1)。
三分之一時間溝通。跟公司內部客戶(高管、中層、基層員工)溝通,跟外部相關方(政府人事勞動部門、公司總部、分子公司HR、外部培訓I谘詢獵頭等管理谘詢公司)溝通。溝通就仿佛我們在台上表演,直接麵對的是“觀眾”(客戶),是HR價值實現的最直接途徑。
三分之一時間思考,或是案頭總結。其中包括:溝通前的準備、溝通後的總結:個人經驗的總結歸納;針對業務部門的需求製定解決方案、建議;思考公司人力資源的增值點、考慮個人工作的著眼點、改進點。總之,要思考我們HRZ作者做什麼、怎麼做、和誰做、為誰做,有什麼收獲、有什麼價值,有什麼風險、如何規避風險。
三分之一時間學習。包括:讀書、看報、上網、參加培訓交流。機器的運轉需要燃料,人的生存需要物質和精神食糧。機器要延長壽命提升使用效率,需要精心維護保養。同樣道理,人要實現社會價值也需要不斷地汲取知識的營養,有知識方能有智慧,有智慧方能有貢獻,有貢獻方能有價值。
清楚了“三個三原理”,再讓我們思考一下彼此的邏輯關係。
學習是HR自我修煉的動力源泉,總結是HR見證成長的階梯,溝通是HR征戰的沙場。
學習既能加深對HR專業的理解,又能擴充我們的知識麵。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總結和溝通的質量。我們要學習什麼呢?學習人力資源的基礎知識,現在關注什麼、未來趨勢是什麼,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處在什麼階段和需要什麼,公司業務知識、行業知識等。人力資源知識是我們HRI作者的看家本事,沒有,必要賣弄術語和理論,我們要通過學習公司的業務知識,用客戶熟悉的語言闡述人力資源的道理。比如,你所工作的是化工行業,如果你用“催化劑”的概念來類比管理教練,業務部門經理肯定能夠理解管理教練的角色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