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元區危機中國衝擊波(1 / 3)

2010年4月以來,希臘債務危機急劇惡化,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也形勢嚴峻,引起全球股市暴跌,歐元大幅貶值。歐元區危機的進一步走向,不僅影響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對中國也會產生相關的衝擊。而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教訓,也對中國公共債務規模敲響了警鍾。

歐元區債務危機急劇惡化

2009年10月,希臘政權更迭,新政府執政後披露前任政府隱瞞了巨額公共債務,希臘債務水平遠高於市場預期。希臘新政府宣布,2009年財政赤字高達全年GDP的12.7%,曆年來累計公共債務總額約為3000億歐元,達GDP的113%。希臘政府公布赤字和債務真相後,各大評級機構紛紛下調希臘信貸評級,希臘政府借貸成本大增,融資非常困難,麵臨資金枯竭的困境。

歐元區的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國也債台高築,債務危機一觸即發。2009年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超過10%,意大利雖然年度財政赤字較低,但累計債務則高達GDP的116.7%。以上諸國如果不能厲行開源節流,評級機構將很可能下調其信貸評級,債務危機將進步惡化。

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根源是公共開支失控,儲蓄率太低和沒有貨幣自主權。希臘等國在歐元區屬於經濟較落後的國家,但福利開支居高不下,導致債台高築。例如,希臘公務員每年可享受14個月的工資,不會被裁員,40歲以後就可以退休,去世以後未婚子女還可以繼續領取退休金。希臘等國沒有貨幣主權,債務都是以本國無法控製的歐元計價,失去了債務管理的主導權。

從赤字和債務水平來看,希臘等國相對水平並不是全球最高的,日本政府累計債務占GDP比例達178%,美國政府債務總額也約達GDP的60%,絕對數量更是世界第一。但日本政府的公共債務主要是國內債務,外債僅占總債務的6.1%,美國政府債務主要都是外債,但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國債也是以美元計價。

如果政府債務以本國貨幣計價,本國政府理論上就可以通過無限量增發貨幣來償債,所以日美政府的債務有貶值風險,但沒有破產風險。而希臘等國加入歐元區後,失去了獨立的貨幣主權,債務都是以歐元計價,無法通過操縱通貨來管理債務。因此,雖然希臘各國債務水平並不是世界最高的,卻爆發了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在希臘爆發後,希臘財政改革困難重重,歐元集團救援遲緩,引起危機惡化,有全麵擴散的風險。希臘債務危機曝光後,希臘政府一方麵推動財政改革開源節流,另一方麵向歐元區中的德法等國求助,希望他們提供緊急援助和債務擔保,但兩方麵努力都不盡人意。改革由於牽涉國內規模龐大的利益集團的利益,受到一些人的抵製,並出現罷工和社會>中突,改革措施能否順利推行仍有疑問。歐元區經濟狀況較好、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德國民眾反對援助希臘,德國政府受民意影響,對救援行動反應冷淡,導致援助計劃遲遲不能出台。2010年5月10日,在希臘危機引起全球股市暴跌、歐元暴跌後,歐元區各國緊急通過了7500億歐元救援計劃,暫時緩解了危機。根據協議,歐盟提供5000億,IHF承擔2500億歐元的貸款,用於救助陷入危機的成員國,但細節還不明確。

同一天,歐洲央行宣布將打破11年以來的禁忌,直接購買歐元區國家政府債券和私人部門債券,這意味著在必要時歐洲央行將開動印鈔機無限量供應歐元來為債務國償債。但由於希臘等國還沒有完成必要的財政改革,提出可信的債務重組償還計劃,金融市場依然缺乏信心,歐元彙率持續下跌。

目前的各種援助都是貸款,隻是解決各國短期流動性問題,讓危機國家能夠有時間重組債務,希臘等國仍然需要大力削減赤字才能恢複經濟穩定。此外,歐洲央行通過增發歐元貨幣來支持債務國的行為可能導致貨幣量增加,加劇通脹,從而動搖了市場對歐元穩定性的信心。

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趁勢

歐元區總體債務水平並不高,且債務杠杆有限和資產證券化程度較低,在各國政府幹預下,債務危機的傳染性有限,影響將小於美國次級債危機。雖然希臘等國債務負擔沉重,但從歐元區整體來看,總體負債水平並沒有失控。2009年度歐元區財政赤字總額占GDP比例為6.3%,累計債務總額占GDP的84%,兩項指標都優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