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元區危機中國衝擊波(2 / 3)

由於歐元區各國政府債務並沒有通過資產證券化創造出大量衍生資產,風險沒有擴散到全球,因此影響將小於次級債危機。歐盟通過7500億歐元緊急援助計劃後,希臘等國違約風險大幅下降,危機已經暫時受控。但歐元區債務危機敲響了主權債務的警鍾,英國、美國都必須考慮如何壓縮開支,盡快恢複財政收支平衡。

短期內歐元可能進一步走軟,但歐元崩潰的可能性不大。解決債務危機是一個長期過程,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這將對歐元彙率產生壓力。但從本質上來看,歐元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製度良好,統一的市場為各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各國都有強烈的維持聯盟的願望。

事實上,即使在危機期間,愛沙尼亞仍在積極完成加入歐元區的相關手續,對東歐國家來說,歐元區仍然有吸引力。歐元區各國存在的經濟差距並不意味著歐元不可能維持。有觀點認為,歐元區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歐元區並不是一個最優貨幣區,由此認定歐元區不符合經濟規律,將不可維持。但存在經濟差距並不意味著就不能使用共同貨幣,即使是美國,各州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歐元區的問題是財政政策不夠協調,財政紀律不嚴格,商品勞動力流動仍不夠充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深化歐盟一體化來解決。

歐洲債務危機可能促使歐盟推動統一財政,加快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的速度。本次債務危機暴露了歐元區各國雖然實現了貨幣統一,但財政權高度分散,缺乏有效監管的弱點。德法等歐元區主導國家在實施援助時,會將受援助國進行財政改革,提高財政透明度,加強財政紀律作為提供援助的必要條件。歐元區各國將會建立一定的互助機製進行危機管理和危機預防,對各國財政紀律進行監察和幹預,這將逐步推動歐元區形成統一的財政監管機製。

歐元區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持有歐元區資產較少,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歐元區金融市場發展落後於美國、英國,歐元國際化也落後於美元,因此中國持有歐元資產不多,且多為已經得到歐元區各國政府擔保的歐元國債,違約風險很低。據估算,中國持有的外國資產中,70%以上是美元資產,歐元資產不到20%。雖然歐元貶值使得部分歐元資產縮水,但相應美元升值對中國的總體影響非常有限。

債務危機迫使歐元區緊縮消費,歐元貶值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將對中國出口產生衝擊,未來還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本輪危機爆發後,歐元區各國必須壓縮開支,削減消費,這將影響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從而衝擊中國的出口。爆發危機的各國必須大力壓縮開支,即使沒有爆發危機的歐元區國家,為了避免重蹈希臘等國的覆轍,也會增加儲蓄,平衡預算,消費下降不可避免,這必然也會影響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歐元貶值迫使人民幣被動升值,將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出口。目前人民幣基本維持與美元掛鉤,歐元對美元貶值也就自然對人民幣貶值,2010年1-5月,人民幣對歐元已經升值了17%,這將推動中國產品價格上漲,壓縮出口商利潤,不利於中國出口恢複。

歐元區危機可能觸發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企業可能麵臨更多的貿易保護壓力。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國大量出口的紡織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與陷入債務危機的南歐國家產品存在競爭關係,過去就曾經引發過貿易衝突,例如,2004年西班牙就曾經發生過焚燒中國鞋的事件。在金融危機中歐元區各國為了減少逆差,扶持本地企業,很可能再度對中國產品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通過反傾銷、特別技術性手段等排擠中國產品。歐元區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對歐元區出口受損將不利於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對歐元區出口約占總出口的15%,歐元區需求減緩將影響中國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