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科特勒(1931-)。出生於芝加哥,是現代營銷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20世紀50位最佳管理大師之一”。
他是美國營銷協會第一屆“營銷教育者獎”的獲得者,也是至今唯一一位3次獲得過《營銷雜誌》年度最佳論文獎——阿爾法·卡帕·普西獎的人。
科特勒一直致力於營銷戰略與規劃、營銷組織、國際市場營銷及社會營銷的研究,創造了一套完整的現代營銷管理理論,為美國超大型跨企業的成長作出了巨大貢獻。該營銷理念的核心是:相信營銷不僅僅是一個商業交易的問題,它還涉及社會價值觀。每一個被產生和銷售的產品都執行一種社會功能,營銷是一種社會行為。
科特勒說,營銷“是聯結社會需求和產業運作的紐帶”,營銷遠不止是銷售,它應該是一種使消費者和公司共同受益的社會行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在任何管理的優先次序中都必須居首位。
科特勒的營銷思想管理可以簡而概括為以下五點:
1.分析市場機會。
科特勒認為,營銷管理過程脫離不了一定的市場營銷環境。營銷環境是公司必須在那裏著手尋找和分析市場機會的場所,它是由能影響公司有效地為目標市場服務的能力和所有行動者和力量所組成。公司在製訂營銷計劃之前,必須先了解分析消費者市場。
2.研究和選擇目標市場。
科特勒認為,對市場機會分析完畢後,必須進行市場細分化、目標市場選定和定位。營銷者可以采用大規模營銷、產品差異性營銷和目標營銷三種方法去占領一個市場。目標營銷是指賣主區別出構成一個市場的各種不同群體,並為每個目標市場開發相應的產品和營銷組合。
3.發展營銷戰略。
一個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一套成功的營銷戰略。科特勒認為,營銷戰略取決於該公司是否是市場領先者、挑戰者、追隨者和補缺者。市場領先者麵臨三種挑戰:擴大總市場、保護市場份額和擴展市場份額,其戰略有尋找產品的新用戶、新用途和更多的使用,或者采取防禦措施;市場挑戰者是指積極向行業中的領先者、其他屈居第二或較小的公司發動進攻來擴大其市場份額的公司,挑戰者可采用各種進攻戰略;市場追隨者是一個不願擾亂市場形勢的屈居第二的公司,通常是因為害怕在混亂中損失更大,他們試圖用其特定的能力積極活動,以便在市場中獲得成長;市場補缺者是一個選擇不大可能引起大公司興趣的市場的某一部分從事專業代理經營的小公司,市場補缺者常常成為在最終使用、縱向、顧客規模、特定顧客、地理區域、產品或產品線、產品特色或服務上的專家。
4.實施營銷戰術。
(1)產品決策。
科特勒認為,產品是營銷組合中第一個或者是最重要的因素,產品戰略要求企業對產品組合、產品線、個別產品和服務產品作出協調一致的決策。產品有三個層次,核心產品是購買者實際上要購買的主要的服務,形體產品是構成形體產品的特點、式樣、質量、品牌名和包裝。附加產品是指附加在形體產品上的各種各樣的服務,如保證、安裝、維修服務和免費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