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明茨伯格(1939-),加拿大管理學家,西方管理學界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明茨伯格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他曾先後就任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講座教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組織學客座教授,獲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他是第一位當選為加拿大皇家社會學協會會員的管理學研究方麵的學者,曾四次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其中兩次獲得“麥肯錫獎”。1988年至1989年間,他曾經擔任戰略管理協會主席,就在他的領導地位得到肯定之後,他卻宣布了戰略管理衰落的概念。明茨伯格的身上充滿了悖論,他因此獲得了“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叛道者”的頭銜。
明茨伯格認為,對於管理者而言,從經理的角色出發,才能夠找出管理學的基本原理並將其應用於經理的具體實踐中去。他還是博士生的時候,就帶著秒表去記錄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麼,而不是聽他們說自己做了什麼,或者是由學者去想像他們在做什麼。他花了一周時間,對五位CEO的活動進行了觀察和研究。這五個人分別來自大型谘詢公司、教學醫院、學校、高科技公司和日用消費品製造商。明茨伯格發現,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很少花時間做長遠的考慮,他們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務和人物牽引,而無暇顧及長遠的目標或計劃。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他們用於考慮一個問題的平均時間僅僅九分鍾。管理者如果想固定做一件事,那就注定要失敗,因為他會不斷被其他人打斷,總會需要他去處理其他事務。所以,明茨伯格主張不應從管理的各種職能來分析管理,而應把管理者看成各種角色的結合體。
根據明茨伯格的觀察和研究,在經理的工作中,有著明顯的六大特點,即工作的緊張和繁重,工作的簡短、多樣和瑣碎,關注現實而不假思考,處於組織和外界聯係網絡的“瓶頸”,喜歡口頭交談方式,權力和責任混合一體。經理在工作中具有十種角色,包括掛名首腦、企業家、領導者、監聽者、聯絡者、傳播者、發言人、資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和談判者。這十種角色可分為人際關係方麵、信息方麵和決策方麵三類。按照角色的不同,明茨伯格又把經理的類型分為八種:聯係人、企業家、內當家、政治經理、實時經理、協調經理、專家經理、新經理。
明茨伯格通過對經理六大特點、十種角色、八個類型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新觀點並得出相應結論。他把自己的研究結論收錄在《經理工作的性質》一書中,一共有十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