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創新案例(6)(2 / 3)

(3)改革指定徑路計費方法,完善運費清算辦法。在確定運價時,要充分考慮到徑路這一因素,把運輸費用最合理、最有利市場競爭作為確定車流徑路的原則和依據,對所有指定徑路進行調整,不因分流運輸而無形增加貨主負擔。

(4)簡化運價表現形式,提高價格透明度,實行“一口價”。對現行的各種收費簡化為運費、雜費、電氣化附加費和建設基金幾個主要費種,並不再增加新的收費項目,使運價內涵簡單明了。同時對價規的分號與品類也進行合理的調整、歸並,化繁為簡,避免相同貨物因其用途不同而采取相異運價。實行新線新價,積極探索“批運價”、“運行線運價”和“上下限浮動運價”。

(5)理順比價關係,改善失調局麵。理順比價關係,必須形成鐵路對社會物價的“影子”價格,根據影響鐵路成本的資金價格和主要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形成與之對應的運價調整機製,並得到政府的認可,相互參照掌握。

2.貨運代理策略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推進,運輸代理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所謂運輸代理就是以完成客、貨全過程位移為目的,對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提供中介服務的行為。運輸代理業務一般包括攬貨、托運、配載、報關、報檢、監裝、裝卸、裝箱、拚箱、交接、分撥、轉運、倉儲、墊付和結算運雜費、運輸谘詢、選擇線路、短途運輸、提供貨運信息等。

運輸代理業是延伸服務實質性轉變的發展階段,同時又是現代物流業的基礎和雛形。

針對目前貨運代理業的發展情況和問題,應采取以下策略。

(1)形成有效競爭的運輸代理市場。較為現實的代理市場結構應當建立一種具有有效競爭特征的市場結構,其特征是存在幾家大的具有規模經濟、網絡化經營、業務全麵、信息化水平高和資金勢力雄厚的貨運代理公司。這種貨運代理市場結構的建立能夠保證貨運代理市場處於最佳競爭強度,使該市場通過競爭最佳配置運輸資源。

(2)進行貨運代理企業組織製度上的創新。作為鐵路貨運代理企業,若要成功地走向未來,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動態網絡,能夠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運輸聯係日益緊密,協作不斷加強,鐵路與水路、公路之間盡可能協作起來,形成一種運輸網絡,產生綜合運輸效益。

這就要求運輸代理業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形成一種具有最佳運輸網絡的能夠適應新的、複雜多變的競爭條件的組織形態,並形成一種集戰略、結構、管理過程於一體的組織動態網絡。

(3)推進鐵路貨運代理企業的信息化進程。鐵路貨運代理涉及的對象有站場、運輸、監管、貨物、市場技術、行業管理等多個部門,同時還具有廣域性、連續性和管理集中性、實時性等特點,因此鐵路貨運代理的經營能力、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的獲取速度、處理水平和利用程度。隻有依靠完整、正確、及時的信息,才能保證整個代理過程的協調與高效。

3.貨運作業組織策略

(1)實現貨車專列化。在鐵路運輸中,由於貨物品類的繁多及貨主對運輸的不同要求,使得貨運工作難免出現作業環節煩瑣、影響作業效率的問題。為解決這一矛盾,作為一種可行的營銷措施,鐵路實行了貨車專列化,如:行包、油龍、冷藏、超限專列等。

(2)開展“五定班列”。“五定班列”又稱客車化的貨物列車,是指在鐵路運量較大的車站間開通的發到站間直達,運輸線全程貫通,車次全程不變,發到時間固定並公布,實行以車、線、箱為單位的報價包幹的辦法,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快運貨物直達列車。該型貨車運價上的公開化、運行的客車化、服務的承諾化等,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貨主托運時有特別要求(特別是在時間上)的貨物運輸方麵的困難局麵,並爭取了一定數量的貨源,提高了貨運的效益。

(3)貨運作業集中化。目前我國鐵路的貨運營業站平均間距為9.4公裏,最小間距為4公裏,如此近距離設置,勢必會使貨運設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而鐵路貨運作業集中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停辦部分中間站的貨運業務,形成更優化的年貨運站布置格局,以期達到合理利用區段通過能力,提高運輸效率,增加鐵路競爭實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