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如何滲透隱性教育
教育論叢
作者:朱靜
摘要:隱性教育是教育者將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的一種教育形式。本文以對大學生的隱性教育為核心,探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深化隱形教育,旨在強調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多樣化,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隱性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簡介:朱靜(1980-),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和教育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5--01
隱性教育是當今教育界比較關心的話題,它是指教育者將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的一種教育形式。隱性教育的方式不是新興產物,“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印證了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從教育環境的角度肯定了隱性教育的重要性。
傳統的顯性教育,多以思想道德課的方式開展,教師說,學生聽,形式單一,很難像以前那樣一呼百應地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大學生思想活動的靈活性,多樣性日益凸顯,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力戒空談說教,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他們創造更多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空間。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為教育對象的內心要求。”因此,注重探索隱性教育的方式,特別是如何將隱性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當中將成為今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課題。大學英語是大學階段必修的一門課程,能否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隱性教育呢?筆者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同時還承擔了輔導員工作,希望能在這一方麵有所突破。
1.課堂教學的方式
很多老師認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老師或是輔導員的責任,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以班會或德育課的形式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過於明顯,方式重複且單調,學生參與不夠,很難得到期望效果。同時,我們認為任何課程的教師和教學活動都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導向作用。任課教師要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認識,確立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道德的領路人”的觀念。以大學英語課為例,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中有一篇文章叫做Deep Concern(深深的關愛),圍繞著父母和子女的代溝展開,除了講解該文章的知識點之外,課程結束部分,教師提出一個討論題:“當你和你的父母就某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時,你會怎麼辦?”這個問題非常生活化,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碰到,所以他們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給予答案,其他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後,教師給予總結,無形中教育學生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所以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把德育目標隱藏在學生常見的感興趣的問題之中,學生所接受教育目標是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現的,“隱性教育”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體現。這種教育方式要點在於一改傳統的說教,把顯性的教育目標隱性化,主要通過學生自己思索然後悟出道理,獲得思想道德水平的升華。所以,課堂教學方式設計是“隱性教育”滲透到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2. 學生活動
大學英語課上,學生的課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也非常豐富,比如就一熱門話題展開討論,情景劇表演等等。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內容時可以將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隱性教育滲透進去。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中有一篇文章叫做Test of True Love(真愛檢驗),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話題“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愛”“外表對於愛情來說很重要嗎”等等讓學生們展開辯論,或安排學生將書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見麵的情節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出來,最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隱性教育”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外活動實現,比如在講到有關“smoking(吸煙)”的話題時,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任務讓學生們通過網絡或雜誌尋找吸煙和吸二手煙的危害,製作成PPT,課上來給大家講解。在對吸煙的危害有更深的認識之後,課下給自己的吸煙的親人朋友打個電話,告訴他們要珍愛自己,減少吸煙量。通過這樣的課外活動,隱性教育已經潛移默化,正確的品德觀念會起到導向作用。當然,老師還要多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活動,如學生社團活動,誌願者活動、學生藝術活動體育競賽;社會實踐活動,如假期下鄉實踐,課外兼職實踐等;家庭教育活動,如和父母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增進父母和子女間的感情等等。教師可以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來,在複雜的環境中,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受到正麵的影響,減少負麵的影響,當然,讓學生自己在紛繁的生活實踐中去接受考驗,才能使他們真正增強抵抗力,才能形成內在、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