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中學德育方法研究(1 / 2)

淺論中學德育方法研究

教育論叢

作者:於麗榮

摘要:德育方法是聯係教師、學生和德育課程的中介和橋梁。傳統的德育方法已經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在繼承合理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創新研究,構建科學的德育方法體係。

關鍵詞:中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5--01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始終以教育為重點,但是隨著社會的轉型,社會負麵影響,青少年特定的曆史時期,初級中學的學生在思想、行為、語言、社交麵等出現了新的情況,德育工作的時效性欠缺,德育方法急需推陳出新。青少年德育方法推陳出新研究中,方法的使用必須用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出真正的結果,是否有效。這個過程時間長,範圍廣,實施過程有一定的困難。國外這方麵的研究開始的較早,文章較多,方法體係較係統,但是由於翻譯成漢語的文獻較少,查閱方麵存在難度,同時國外的德育方法回和本國的文化宗教信仰有關,在借鑒過程中去區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德育方法是聯係教師、學生和德育課程的中介和橋梁。傳統的德育方法已經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在繼承合理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創新研究,構建科學的德育方法體係。

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幹意見,指出為適應當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的新形勢的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站在曆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麵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學校德育工作還很不適應,德育方法單一陳舊無法達到德育教育所期望的效果,如何對德育方法推陳出新,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時效性是學校工作麵臨的重要課題。

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好他們是社會建設的奠基工程,他們的道德素質修養如何,關係到他們長大後是否能成為祖國的棟梁,關係到未來祖國未來發展的麵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在化建設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教育青少年,用先進的知識武裝青少年,使他們成為人格健全的高科技人才。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社會現象紛繁複雜,青少年如何正確認識我國國情,樹立民族自尊、自立、自強、自信的精神,克服社會上負麵消極的影響,積極培養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德育方法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具有整體性,那麼什麼是德育方法的整體性呢?德育方法的整體性是指,為了發揮德育方法的整體綜合成效科學正確的處理德育教育係統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以及德育方法之間的關係。德育活動分為六個部分,他們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整體,分別為: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德育方法是與其他五個部分是一體的,它不應該遊離於德育整體係統之外,而是應該發揮他在整體中、係統中的作用。德育方法改進創新是必須考慮是否適合其他德育活動的部分,根據其在整體中的作用,對德育方法進行調整,使之在整體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