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物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自主預習(2 / 2)

4、蜻蜓點水般的閱讀

再次讀課文,思考為什麼是這樣?主要分析事物、現象產生的原因,這類內容需要學生重點閱讀部分文字段落,動腦筋認真思考、分析、歸納;思考的結果簡短做一記錄,有疑惑的地方打個問號,或以自己認可的標記標注。

5、餘味無群的讀

要求學生盡量不看書,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掌握的知識,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麵。每位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對課本內容,都有自己的見解,思考問題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學生必須要動腦思考如何把書本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自我認識,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檢測了學生自學情況。

(二)要重點把握好自學的時間

課堂教學的管理,首先是對時間的管理,沒有時間要求,自學就變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度,讓學生在緊張、快節奏地閱讀中完成自學任務而不拖拖拉拉;時間也不宜過短,否則就是在搞形式主義,走過場,要讓學生有認真看書、思考的時間,因為看書是閱讀整理,讓書本知識與自己的思想接軌,並形成自我認識,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也為後麵的合作交流知識拓展做好鋪墊,所以一定要注重閱讀的實效性和過程性。

(三)學生自學老師要幹什麼

1、課前準備

教師要吃透教材,緊扣教學內容、課程標準書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中心而又符合學生認知和快速記憶的導學案。出的題要有概括性、典型性,每一道預習題都要對應著教學目標,難易要適度,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獨立思維能力等,是學生能快速理解和記憶的內容。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當堂完成,老師巡視,當堂評改,並作出評價。

2、督促督導學生閱讀自主預習合作探究

教師在各小組之間來回走動,監測學生有沒有認真看書,有沒有按要求的去讀書,同時看看學生自學的程度,和交流的情況,適當的問問或指點學生。

指導學生自學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逐漸形成統一意見。然後,組織學生,分小組發言(每組選一名代表),交流本節知識要點。老師要對學生的不同表現作出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適當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因而,在學生自習的過程中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尤其對中下等學生,更要在細微中看到他們的進步,對其有見地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讚揚。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製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隻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3年來,我把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當作教學目標狠抓落實,使學生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即使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這把金鑰匙仍會發揮其作用如何在生物學教學引人入勝

參考文獻:

[1]《中學生物教學》2012年版第8期

[2]《生物學教學》2013年第2期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