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元化的文化教育
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是多元化的,包括學生的母語文化以及目的語文化。在日語教育中學生首先涉及到的文化內容是學生容易接受的中國文化。隨著日語學習的深入,日本文化內容逐漸通過例句、文章等形式習得。此外,近年來被廣泛強調的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國語教育把外語教學的重點放在解決兩種文化衝突,即文化教學的重點是兩種文化間的差異,而不是任意一種特定的文化。
三、日語教育中文化教育的新嚐試
(一)日語課堂活動的變革
傳統的課堂以“教-學”的模式展開的,學生作為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教師的主要是教授給學生特定的文化知識。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任何的思考和認知的過程。從認知學的角度來說,對於日本社會文化的認知是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而逐漸深化的,而通過特定知識的教授是無法實現的。以下筆者將分三個階段分析不同階段的日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的側重點等諸多因素。
初級階段的日本社會文化教育還停留在知識的介紹層麵上。這一階段對於不熟悉的外國文化學生需要一段適應的過程。因此,可以通過中日文對照的方式來學習日語的語言表達,並且在日語習得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語言表達方式上的差異,從而產生認知日本社會文化的興趣。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從語言表達的差異入手幫助學生意識文化差異。
高級階段的重點應該放幫助學生擺脫母語文化背景和日本文化背景,把自己置身於客觀的第三方來認知兩種文化間的差異。這一階段中學生是在兩種文化背景下,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地認知中日文化間的差異。這種認知活動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文化批判性思維來實現。在課堂活動中從引導學生發現傳統日語教材中出現的文化信息的問題點,反思學生個人對於日本社會文化認知上存在的問題,從而尋找到正確的認知途徑和方法。這些對於日本文化的認知活動都是在教師輔助下進行的。
四、結論
日語教育中的文化是多元的,同時文化認知是隨著學生日語學習的深入而逐漸深入的。此外,指導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文化觀,即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日語的最終目標,通過外語的學習明確學習者自身在跨文化理解中的立場,進行跨文化間的交際。在日語學習過程中有必要引導學生去定位日語語言教學中文化知識和信息的局限性。本文探討了日語教學中文化的定位,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語言和文化相結合。然而,本文並沒有提出明確的日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課程模型,這既是本文的不足,也是今後探索語言和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Byram,M., Zarate,G. & Neuner,G.Sociocultural compet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Strasbourg HV: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1997.
[2]劉粉麗. 跨文化交際與日語教材編製 [J]. 課程、教材、教法,2007 (3).
[3]細川英雄. ことばと文化を結ぶ日本語教育 [M]. 凡人社,2002 .
[4]細川英雄. 日本語教育は何をめざすか―言語文化活動の理論と実踐― [M].明石書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