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日語語言教學中文化的內涵(1 / 2)

淺談日語語言教學中文化的內涵

教育論叢

作者:王岩

摘要:高校的日語語言教學包括日語語言以及以日語為載體的文化知識兩部分內容。我國日語教育長期受英語教育的影響,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語言知識教學上,忽略了語言教學中文化理解的教育。本文通過探討了高校日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定位以及文化教育在語言教育中的嚐試方向,指出了日語語言教學中文化具有多元性,學生的文化認知是隨著日語學習深入而不斷深化認知的過程。

關鍵詞:文化表現;多元化的文化;文化衝突;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633.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5--01

高校的日語語言教學受英語教育的影響很深,在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注重語言知識習得,而忽略文化認知的引導等問題在日語教學中也尤為顯著。一方麵,日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具備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實際的教學實踐卻把重點放在語言知識的教授上。因此,在日語語言教學中探索文化教育,特別是跨文化理解教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

一、日語專業教學中的問題點

(一)語言和文化分開教學

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語言教育過程中文化會潛移默化地被傳播給學生。劉粉麗(2010)指出:我國的日語教學以及教材編寫長期以來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的影響,重視語言形式,語言結構。然而日本的社會文化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日本的社會文化信息是以“日本社會文化”等選修課的形式展開。這是把語言和文化拆分開進行的日語語言文化教學。

(二)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內容的局限性

通過例句、課文等形式展示的文化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句、課文等是以語法為主線編寫而成的內容,在編寫過程中並沒用從文化認知的角度對社會文化內容進行帥選。通過這些內容容易使學生形成對於日本社會概括性、一般性的“定型觀念”。從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將,這些內容會對於認知日本社會起到了反麵的作用,不利於跨文化理解和交際。

二、認識日語教育中文化教育

(一)逐漸深化的文化認知過程

語言學家Byram提出了文化表象這一概念。“文化表象”是指通過學習目的語而形成的外國的社會文化認知隻是目的語的社會文化中的一個部分。“文化表象”隨著學生外語學習的不斷深入而逐漸深化。

在日語語言教學中,學生從教材中接收到有關日本的社會文化信息。而這些信息使教材編寫者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選擇的日本社會文化信息,也就是說,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影響了文化表象的形成。然而,實際上一個國家的文化全貌很難通過特定的教學內容全麵地展現給學生。文化認知是通過不斷地深入理解後,才能形成的屬於“個人”的文化認知。

(二)基於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文化教育

日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是根據我國外國語教育政策的教學目標選定的文化信息內容。在《高等院校日語基礎階段教學大綱》(2001)和《高等院校日語高級階段教學大綱》(2000)中分別指出:“針對基礎階段的學生,在教學中應當滲透涉及;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提供的課程主要包括日本史、日本概況、日本經濟等課型,主要內容有曆史、地理、風俗、政治、經濟等。”從政策中的措辭可以看出日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是從宏觀的角度涉獵日本的社會文化知識。可以說這些文化知識僅僅是日本文化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