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保證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使每個學生都能陽光的生活,就需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心理健康教師要經常性的與學生開展麵對麵的談話活動,針對一些心理問題,詢問學生的看法和意見。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當你學習不好受到家人的指責時,你怎麼想?學生的回答是多樣的,有的學生的回答頂撞家長,有的學生的回答是置之不理,有的學生的回答是很生氣,有的學生的回答讓他們自己考考看,等等。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對學生的心理素養有個大致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溝通和交流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內心的自信自強,是保證自己健康快樂的力量,使學生能夠正確麵對自己的內心,選擇合適的方法提高自己。其實,作為心理工作者,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教師要能夠在了解學生心理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並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注意對學生的正確心理引導,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跟蹤指導,才能促進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做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注重方法,一般而言,通過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達到教育的目的。1、引導法,當學生在心裏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渴望得到幫助,這時,如果教師能夠敏銳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就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的鬱積宣泄出來,同時,使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2、宣泄法,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工具,比如,沙袋,使學生能夠在心情狀態極差的情況下通過錘擊沙袋得以宣泄,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運動的方式排泄內心的淤積,隻要更能使學生把不良情緒通過健康的方式宣泄出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就能得到極大的改善。3、目標引導法,在生活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製定合理科學的目標,目標的製定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以努力後能夠實現目標為度。這樣,當學生目標完成時,他們會體現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自信,學生的良好心態在自我欣賞中得到有效培養。
總之,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使學生能夠消除不良心理情緒,防止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全麵發展,這樣,才能使高職學生成就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邱開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7.02
[2]邢亞欣、焦子勇、張子龍.淺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J].學周刊.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