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探討
教育論叢
作者:邵阡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對於如今的高校學生,不僅要培養其專業技能,為社會培養出相應的人才,而且要對其進行文化素質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因此“文化校園”的建設成為了當今教育工作者麵臨的任務之一。對於如今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本文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文化;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探討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5--01
1.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文化素質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學校園是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場所,良好的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隻有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才能更好地學為所用,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2.我國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
要想提高我國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我們要對當前我國各個高校進行全麵的分析和研究,從各個方麵了解到我國高校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遇到的問題,從而才能得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目前我國高校發展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麵臨以下問題:
2.1經濟發展給教育觀念帶來的消極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形成,我國的經濟正進入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帶來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有一些消極影響。在教育問題上,一些高校也逐漸走向市場化,學校領導者在教學觀念上的變化,使得原本教書育人的學校與學生之間變成了買賣雙方的關係,校園成了學校與學生進行交易的場所。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使得學校領導在辦學時首先從利益角度出發,忽視了對學生長遠的培養,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增加了難題。
2.2文化素質教育形式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職位出現空缺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進行填補。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出現一些熱門專業,各大高校也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開設新的專業,招收相應的專業學生。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需要學習各種各樣的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踐類課程,因此一些高校在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上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與教師資源,導致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成了沒有學分,學生一點都不關注的形式課程。
2.3不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中華民族是曆史悠久的禮儀之邦,從古至今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和發揚,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高校教育和管理理念上對於西方文化和經驗的引進,我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被逐漸忽視和擱淺。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曆史任務,如果不充分吸收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則無法實現文化素質的提高,會給我國未來的發展帶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