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神勝利法,阿Q絕望的悲歌(1 / 3)

精神勝利法,阿Q絕望的悲歌

現當代文學

作者:蔣名來

摘要:魯迅小說《阿Q正傳》所展現的主人公全部思想行為,即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主要特點要從特定的時代,社會關係,經濟政治地位來綜合考慮,深入分析。本文嚐試從經濟視角重新解讀阿Q的精神勝利法。

關鍵詞:生存基本權利;產生原因;精神勝利法的再認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5-0-02

魯迅小說《阿Q正傳》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點,要從特定的時代,社會關係,經濟政治地位來綜合考慮,深入分析。本文嚐試從經濟視角解讀農民的悲慘遭遇,重新解讀阿Q的精神勝利法。

一、經濟上使窮人喪失人格尊嚴

阿Q為什麼產生精神勝利法呢?最主要是當時的社會在經濟上使窮人喪失人格尊嚴。阿Q處在社會最低層,被層層盤剝,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裏,隻靠給人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後來連這些可憐的基本生存權也慘遭剝奪。而作為最基本權利的生存權都沒有了,那裏談得上人格尊嚴!依時下通行看法,自然人的人格被視為一種包含人的全部生存條件的法律地位,不僅包括自然人生存所需的精神條件(安全、自由和尊嚴),而且包括其生存的物質條件(財產權的享有),即應確定其包含決定自然人“人成其為人”的政治的、倫理以及財產的各項要求。“無財產即無人格”,“人成其為人”首先需要基本的物質保障,否則是不足以使其真正成為人的。初生嬰兒之所以成其為人,在於當然享有對父母或者社會的撫養請求權;一無所有的窮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在於其當然享有一項要求社會救濟的權利(如果社會對這些人棄之不顧,他們將無法生存,將無法享有其生命權,而對行將餓死的人,何談人格);資不抵債的人也有財產嗎?當然有,他的財產正是通過其對抗過分的強製執行、保留其基本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來表現。“無財產即無人格”所表達的無疑是對窮漢、弱者的生存權利的人道關注,它將人格與人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相聯結,蘊含了博大的人文主義關懷。在不具備起碼物質生存條件的情況下,先別去奢談什麼人格尊嚴(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都將最後歸結為財產的不平等,對人自由的限製都將最後歸結為財產的限製)!這種將保護個人財產的意義提升至保護人格尊嚴的高度,是窮人真正擁有人格尊嚴的唯一出路。

阿Q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悲觀的、絕望的、甚至是令人死亡的生活嗎?人們對他或嘲笑或威脅,甚至還可以任意打他的耳光。這把阿Q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樂趣翻個底朝天,碾成齏粉。阿Q出現了耐人尋味,不同尋常的重要問題:在他身上出現了一種最可怕的危機,這種危機隻有身處其境的人的心靈才會產生和感受!他隻能忍受侮辱,事實上放棄了所有的一切,而這正是阿Q所有的生活必須麵對的一切。

二、阿Q——絕望的窮人“歌手”

麵對生活的重壓轟然倒塌的一切,人們該怎麼辦?是直率地聲明“我不接受這個世界”,回避可怕的、難解的問題;還是像鷹那樣對著獵槍,直接迎著它們上去呢?用已經斷裂的翅膀撞擊永恒的牆!對這個問題回答已經不是旁觀者搖頭否定和嗤之以鼻的冷笑可以敷衍了事的。阿Q,一個微不足道的可憐的人,注定要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現實在扼殺的不是別人的希望,而是他自己的希望。然而最受折磨的,最低層的人也是人,麵對一直折磨他的嘲笑、侮辱,我深信,在他心靈裏總是充滿著由於要抑製的憤怒而帶來直接痛苦的感覺,他的心靈裏一種自發的東西蘇醒過來了,他奮起“反抗”了,於是他幻想自己是未莊一個“大人”,在經常不斷的欺騙和自我欺騙中獲得力量,他思想多次取得勝利。然而任何隨便哪種思想的勝利都不能賦予他個人的悲劇以任何意義。他的勝利是撕破的心靈可怕的號叫。無論如何,我們要公正和認真地聆聽受傷害人的呼聲:窮人“歌手”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