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努力爭取新聞界(包括報紙、大眾刊物、專業刊物、電視、廣播等)對自己的支持,充分利用新聞媒介及時對產品作宣傳報道,這要比出資做廣告的效果好得多。
但是,新聞媒介既可以把你捧上天,又可以把你打入地獄。所以,企業領導和公共關係人員要熟悉新聞工作的規律,如新聞工作的職業特點和規則,各種新聞媒介的背景、風格及其擁有的讀者群、聽眾、觀眾層麵等。還要注意處理好與新聞界的關係,坦誠合作,主動提供方便。如經常向新聞界提供新聞稿,重大事件舉辦記者招待會,向新聞界分發企業刊物、宣傳小冊子等,以求最迅速地將企業內部的信息擴散到新聞界,利用新聞媒介形成有利於企業的社會輿論。最後,要遵守新聞職業道德。企業在與新聞媒介打交道時,切忌用不正當的手段走後門,拉關係,要求記者撰寫有利於自己而有損於競爭對手的報道,以免適得其反。
利用新聞媒介樹立領導者形象,也是企業公關重要內容。企業公共關係人員應幫助領導做好以下準備:
(1)明確采訪的目的。一般來說,應達到樹立企業形象、博取公眾的好感和推銷企業的產品效果。
(2)模擬練習,利用錄像、錄音等方式,同時準備一些記者可能提到的問題,學會公眾演講和電視會見技巧。
(3)注意公眾形象,注意自己的穿著得體、舉止自然大方、麵部表情親切、接受采訪時姿勢端正靈活、眼神從容。
(4)掌握語言技巧,幫助領導把握談話內容的重點、語言的詳略、語調的平穩等。
3.舉辦各種招待會、座談會、聯誼會、茶話會、接待和專訪等社交活動
近年來,很多企業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交際性公共關係活動,成立了企業家俱樂部、企業聯誼會、企業家文化沙龍等。這類公共關係活動具有直接性、靈活性和人情味等特點,能使人際間的關係進入“情感”的層次,因而在公共關係活動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4.提供各種優惠服務
如企業開展售後服務、谘詢服務、維修技術培訓等,以行動證實企業對公眾的誠意。這類公共關係活動被稱為“實惠公關”,容易獲得公眾的理解和好感。
5.開展公益性的社會活動
這種公共關係活動突出了公益性、文化性,著眼於企業整體形象和長遠利益。
6.企業的展銷會、展覽會
展銷會和展覽會是企業擴大其對外影響的窗口和機會。這種場合除了提供優質的產品,盡力獲得銷售和利潤外,還應抓住機遇,營造富有特色的舒適環境,提供彬彬有禮的服務和嚴謹周到的安排,贈送廣告小禮品,介紹非商品方麵的有關情況等,這些都能為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創造條件。
另外,公共關係活動是針對目標公眾而進行的信息傳播和人際溝通,要想使發出的信息全部或大部分為目標公眾所接收,就需要選擇目標公眾所慣用的傳播工具來傳播信息。公共關係活動中主要運用大眾傳播媒介、人際傳播媒介和綜合性媒介等傳播形式。
(1)大眾傳播媒介方式是指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等向數量眾多的人提供信息的過程。其特點是受眾極其廣泛,影響巨大,帶有一定的權威性。
(2)人際傳播媒介方式指個人與個人或少數人之間較為直接的信息傳遞過程,如麵談、演講、開會、寫信、打電話等。其特點是富有人情味,易於接受,反饋及時。
(3)綜合性媒介方式豐富多彩,可視具體情況予以靈活運用。其特點是容易產生轟動效應,傳播和感染的速度快,使目標公眾有親身的參與感,使用時如果與其他方式配合效果更佳。
危機公關挽回企業形象
【科特勒如是說】
公司除了要問“我們怎樣接觸到顧客”外,還要問“怎樣使顧客接觸到我們”。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因為一時疏忽,某批產品不合格,造成信譽損害或者有對產品的謠言或者有汙蔑產品情況。這樣的危機且常常突然發生,讓企業措手不及,這樣的突發事情,也是最能考驗企業公關的時刻。
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首先,企業要勇敢地麵對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事實上,隨著傳媒產業的日益發達,任何隱瞞和逃避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之後,企業應該對問題進行詳細的調查,看其是什麼性質的危機事件。總之,實事求是地麵對問題、解決問題,一是一,二是二,有問題就承認問題,是自己的錯就要承擔責任。既不要刻意隱瞞什麼,也不要試圖逃避責任,更不可以編造謊言欺騙消費者和媒體。為社會和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維護消費者生命尊嚴,促進社會健康發展,不僅僅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每個企業的責任。否則,就是把消費者和媒體推向自己的對立麵,激化矛盾,加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