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了解自身和競爭對手,實現百戰不殆(1)(2 / 3)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隨著中國市場的日益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誕生,市場的競爭也越發的激烈,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競爭者也越來越多,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保證自己哪一天不會在競爭中失利甚至淘汰,在競爭環境中生存,一切都是多變的。

通用汽車在20世紀8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麵臨著來自日本的低端轎車的競爭,像豐田、日產、本田等,也麵臨著來自歐洲的高端轎車的競爭,如奔馳、寶馬、奧迪等。

隨著日本轎車和歐洲轎車的進攻,通用汽車有很大的壓力。為了能夠節省資源並保持利潤,通用汽車做出了一個非常致命的決定,決定使用同一個車模生產不同品牌的轎車。幾乎是在突然之間,人們無法辨別出哪一個是別克或奧茲莫比爾,因為它們看起來都差不多。

這種統一的做法削弱了GE的中端市場,使得像福特公司又引入了特使和水星轎車,日本又引入了防庫拉、雷克薩斯和無限。這就使GE在高、中、低端市場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致使通用汽車在北美市場後退到三名之外。倘若不是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崛起,通用汽車將非常危險。然而,隨著其他大小汽車企業的蠶食,通用汽車競爭發展得更為艱難,以至於在2007年的金融海嘯來臨之際,通用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正是沒有仔細研究市場和競爭對手,導致營銷戰略的失敗,通用陷入困境。所以說,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從競爭對手中學習經驗教訓是保證企業長久發展的很重要因素。

企業想要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像海爾、可口可樂那樣的長盛不衰的企業,就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了解競爭對手,摸清競爭對手,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地位,這樣,企業才能做出正確的營銷策略,才能保證長盛不衰。

企業所麵臨的競爭對手雖然大大小小有很多,但歸納起來,無外乎有以下五類。

第一類,同行業中的直接競爭者。在同一個行業中,我們都知道有幾家是值得關注的競爭對手。如果經過研究發現,現在旗鼓相當,都在同一個行業競爭的對手越來越多,那麼,表明該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如果競爭對手利潤在逐漸降低的話,那麼,企業應該考慮是否還留在這個行業,其未來是否還有發展前景。當然,如果行業中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隻有很少的一些,市場還遠沒有開發完,那麼,企業就可以放心地發展,其未來成長空間還很大。

第二類,潛在進入者。這類人不在企業這個行業發展,但是當自己在其他行業發展迅速,賺了很多錢,那麼,這類企業就擴張,進入該領域,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這類競爭者是最讓人捉摸不定的了。這些企業雖然財大氣粗,但對新進入的行業也不太了解,我們應該避免與其正麵衝突,可以采取與他們合作的方式,實現雙贏,也可以尋找自己的特色,抓住固定消費群,避免競爭衝擊。

第三類,替代品。不僅有同行業的競爭,還有替代品的問題。比如,你出版一本書,很暢銷,但是不久,盜版書大量出現,你的圖書產品銷量就會下降,而盜版書則大行其道。

第四類,供應商。供應商也可以認為是企業的競爭對手,因為如果它太高價格或者供應產品的質量下降,就會導致企業銷售量下滑,利潤下降。所以,企業應該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係,保持長期合作。密切關注供應商市場變化,多備選幾個供應商,以免一個供應商出問題,影響運營。

第五類,顧客。顧客是企業的服務對象,也是企業的競爭對手。因為顧客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常常會和企業進行討價還價。所以,企業在進行產品選擇時,應該注意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比如,該顧客是被產品的先進功能吸引住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從功能方麵與其交流,讓其更容易接受產品,迅速做出購買決策。

總之,在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製定出更為有效的競爭策略。當然,在了解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抱著學習的態度,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規避競爭對手的教訓,這樣企業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這就像美國施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席爾克曾經說過的那樣:“多參觀比較,你就更能接受其他公司比你強的事實。沒有一家公司是萬能的,但如果你學習了全世界所有公司最好的一麵,那你也會變成最棒的公司。”

總結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科特勒如是說】

一個公司需要辨認每個競爭者的優勢與劣勢。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很多企業都認為自己周圍有很多旗鼓相當甚至看上去很強大的公司,自己與他們相比較隻能是小巫見大巫,麵對這樣的競爭對手,我們該怎樣從他們的夾縫中生存,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想要回答這個答案,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時要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我們就可以將他們的劣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從夾縫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