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一防線拒絕廉價試驗——留住核心員工的八大法寶(12)(2 / 3)

自主性強的人相信自己能掌握命運,勇於承擔責任。自主性強的人不願意在工作缺乏主動性的部門工作,而願意尋求更具自主性和挑戰性的企業中工作。外求性強的人與自主性強的人剛好相反,相信成敗決定於不能控製的外來力量,例如運氣、天意等虛無飄渺的東西,遇上困境就會自怨自艾,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不如意的境況,突然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不滿。這種外求個性的人自主流動的可能性較小,即使對現有工作不滿意也不打算離開。熱衷成就的人渴望成功,不怕困難,相信成功全靠個人努力。具有這種個性的人,一旦在某企業中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就會產生流出該企業的念頭。事業上的成功是該種性格人的擇業標準。實用主義者講求實際,隻要能夠預測產生好結果的事,便會去做。具有這種個性的人,隻要管理者能對他好便不會離開企業。相反,如果其管理者不能及時把握該人的好惡,他就會產生離開的打算。自尊是指個人對自己的喜愛程度,自尊越高,則表示越重視自己。自尊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較大的自信,喜歡選擇難度較高的工作。一旦其在企業中得不到重視,或感到工作缺乏挑戰性,很可能產生流動的欲望。自尊心弱的人過於敏感,工作中害怕出錯,也不敢嚐試,較為安分守己,具有這種個性特征的人即使有流動欲望,也不會輕易作決定。自省是指對外在環境轉變的適應能力。自省性強的人容易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反應,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具有這種個性的人也許不容易因不適應環境而導致離開某企業。冒險性是指願意承擔風險的程度。冒險性強的人,需要較少時間和資料便能做出決定。這種性格與流動行為呈正相關關係。

從以往對核心員工流失與個性特點的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離開企業的人大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如有成就感、有抱負、獨立意識強及自信心強。但必須注意的是,個性特征對核心員工流動的影響是和企業環境分不開的。同時,個人的個性也決定著核心員工的職業興趣,如果個人的職業興趣與他或她所進入企業的職業要求很接近,那麼他或她流出企業的可能性就比較小,相反,流出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另外,核心員工進入企業有3個離職高峰期,北京華夏聖文管理谘詢公司資深谘詢師金易解釋說:試用期間,核心員工與企業還處於磨合期,對企業尚未有歸屬感。一旦新人發現工作性質與期望不符,或工作量超出他們的能力,或者是與企業領導者不合,就會立刻萌生去意。在職兩年後的升遷危機,核心員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對企業、對手頭的工作都已熟悉,渴望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挑戰,因此希望能得到升遷。尤其是如果同時進入企業的同事、同學有提職,而他沒有機會時,他會急切地尋找外麵的機會;在職5年後的工作厭倦危機,當可以預知的升遷越來越慢,而機會越來越少,對於現有企業“沒有新鮮感”,因此,這些已經擔任主管的人開始想找尋外麵的機會。

2.核心員工可以流動,但不可以損失

核心員工與企業的關係是一種雙向選擇,不但企業選擇核心員工,核心員工同時也在選擇企業。正如三國時期一位社會學家說的:“當今時代,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核心員工的合理流動並不是壞事,相反不允許流動卻對企業有害無益。“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思是說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到侵蝕,可以經久不衰,充滿活力。

《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他棄劉表而投劉備,實指望共圖王霸之業,可惜不久被迫做了曹操的部下,從此鬱鬱寡歡,一言不發,一生再沒有什麼作為。導演這場悲劇的是曹操,曹操因為重視核心員工的價值,竟劫持徐庶的母親作為人質,迫使徐庶來到許昌。對曹操來說,徐庶即使不為自己出力,也從此剪除了劉備的“羽翼”。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這樣做無可非議。對徐庶來說,卻是強扭的瓜不甜,“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更嚴重的是,在赤壁之戰中,徐庶本已識破龐統的“連環計”,也不向曹操道破。從核心員工使用的角度來考察,可以看到,不許流動,對核心員工本人、對用人者,都是有害無益的。

而合理的核心員工流動對於企業和核心員工個人,都不是件壞事。對於核心員工個人而言,流動可以充分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此處不用我,自有用我處;此處不重用,展翅覓高枝;此處遭猜忌,另找好環境。”這樣就可以使核心員工找到合適的工作,既能夠發揮其專長,又能夠營造出催人奮進的激勵環境。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核心員工流動是啟示,也是壓力。由於流動,可以充分發揮核心員工的效能,促成核心員工個人價值的實現,因而使管理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核心員工的重要價值。同時,由於擔心本企業核心員工流失,管理者將更加注意愛才、選才、用才、護才,這必將推動整個企業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核心員工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