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豔梅是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的會計學碩士,在過去十年時間裏先從事財務工作,抓住了一次機會進入市場領域發展,之後擔任過銷售經理和客戶服務經理,最近是在公司項目經理的位置上穩定了一年多時間。但是現在的工作十分不如意,項目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理想,部門的新人又給張豔梅很大的威脅和壓力。張豔梅感到很苦惱,自己好歹是碩士研究生,並且在公司幾個部門都擔任過部門經理,對公司的工作流程非常熟悉,但現在過了而立之年,職位卻仍然是部門經理,薪資待遇也沒有得到多大的提升,自己到底哪裏出現問題了?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是不是待在現在的公司也不會有什麼前途了?
張豔梅的從業經曆跨度太大,工作經驗內涵過於複雜,專業技能和知識發展出現許多斷層,造成了任何一種專業能力都不能達到企業和工作要求,所以盡管在不同的部門經理位置上換來換去,就是沒有實現縱向的提升,自然身價也不會得到提高。專家提醒:職業生涯具有螺旋上升性,最講究“連續性”。如果你的職業生涯出現斷層,或者一個發展良好的職業道路突然掉轉行進方向,那麼對於你的職業發展都是一種“倒退”。所以職業規劃首先強調“職業方向定位”性,認清個人資源所在,確定職業方向後,才可以製定“職業發展階段”並付諸實施,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當今職場“全才”就是廢才,職業經理人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發展,盡管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成功也需要接觸多方麵的工作,但關鍵是要對這些經驗和能力進行整合,要時刻保持專業技能成長的連貫性,錘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向上發展。
根據張豔梅的發展軌跡,他“橫向”發展過程過久,更大的問題在於,張豔梅的職業發展目標和方向長期得不到明確,造成她時間成本的極大浪費。在她的職業發展縱向性很低,幾乎還是停留在中低執行管理層次,想要獲得公司和獵頭的關注實在很難。作為職業顧問,我們認為,無論如何,張豔梅現階段的任務就是整合職業價值點,找到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首先考慮自己能否在本公司獲得相關職位實現持續發展,其次才要考慮跳槽問題——張豔梅現階段盲目跳槽不僅不大可能帶來價值提升,更可能因為企業熟知度的降低而造成職業價值的下滑。這一點一定要格外小心。
作為《財富》全球最受讚賞的50家公司和歐洲十佳雇主之一,歐萊雅公司從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從進入中國的時間上看,歐萊雅公司比很多對手都要晚一些,但卻“後發製人”,目前已經躋身中國美容護理市場的前兩位。
歐萊雅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被歐萊雅亞洲區總裁裴天瑞稱為“8年內完成了100年的任務“.2000年,歐萊雅在中國化妝品市場隻占第十位,而2004年已經上升到第二位的地位。
縱向來看,根據2004年度銷售報告,歐萊雅在中國的全年銷售收入約為3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翻一番。裴天瑞讚歎說:“一年裏銷售額增長一倍,這樣驚人的成績在全球其他地方很難取得,在中國卻實現了。“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歐萊雅業績增長最快的市場。
歐萊雅亞洲區的人力資源培訓中心將從新加坡遷往上海,在新聞發布會上,歐萊雅全球副總裁司天利和亞洲區總裁裴天瑞以及中國區總裁蓋保羅一起為這個人力資源中心揭幕剪彩,如此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歐萊雅旗下品牌進入中國的剪彩儀式。這表明,歐萊雅這個有著百年曆史的公司,對於核心員工的渴求和重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爾福在中國設立研究中心,GE在上海落成其研發、人力、采購三位一體的機構……這些企業無不是在中國發展迅速的500強豪門。在這背後,高速發展帶來的對人力資源方麵的需求升級正是根本原因。
“無論是經營方麵還是人力資源方麵,我們追求的都是’可持續發展’,本土核心員工一直是我們重點培養的對象。“蓋保羅自豪地說。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歐萊雅所有品牌的市場總監、銷售總監,一直用的都是中國人。公司對中國核心員工有非常強的信任感。歐萊雅認為,中國是一個很特別的市場,人口基數大,大部分人沒出過國,大部分人的收入不是很高,這些人對時尚是怎麼想的,本地的核心員工更容易了解。
與其他大公司不同,歐萊雅的企業文化給予中國團隊非常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他們可以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做很多適合本地的獨立決定。“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們曾經麵對過來自中國文化的挑戰,收購’小護士’和’羽西’就是為了能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而不是想要擊敗某個對手。“歐萊雅中國區總裁蓋保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