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校園新聞“走、轉、改”的原因及做法(3 / 3)

4.如何抓住讀者的心。電視連續劇抓住觀眾心是在關鍵部位戛然而止,新聞不能;小說抓住讀者心是在情節上推波助瀾,新聞不能;詩歌抓住讀者心是在結尾意猶未盡,新聞不能。能夠抓住讀者心的好新聞就在於它“接地氣”、“有底氣”、“不假氣”最終才能“聚人氣”。報道受眾最關注的新聞,發現受眾沒有發現的關鍵,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進行客觀真實完整的報道,不為博得受眾眼球而炮製假新聞,這樣一來受眾也就會持續關注你所報道地新聞。主管《紐約太陽報》的查爾斯·達納提出,新聞就是“使社會上大部分人感興趣並且從未一起注意過的任何事情。”也就是報道被人們忽略但又讓人感興趣的真事。這種良性循環必然是媒體從業者對自己工作最大的期望。

三、校園新聞如何“走、轉、改”

1.走基層,要走進人心。校園新聞中“假、大、空”新聞已層出不窮,內容幹癟無味沒有真正新聞的價值。而“走基層”走進校園新聞,就應該切實關注到校園基層本身。我們可以嚐試向自己提問,每天在三尺講台上英姿颯爽的教師們現在怎麼樣;每天走進食堂就看見琳琅滿目的飯菜有沒有背後的故事;每天夜裏髒亂的操場為何在第二天變得整潔;曾經考研失敗的師兄師姐他們現在如何等。校園中有太多值得走進人心的故事還未被發現,校園中的走基層就應該走進人們的心裏。把平日隻關注領導出席會議的焦點放低走進基層捕捉最生動的場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加強關注學校改革發展的大事、好事、難事,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轉作風,要轉變徹底。首先作為一個新聞從業者來說,要有政治頭腦保證新聞報道不偏離方向;其次要轉變姿態貼近被采訪人的生活,用心去感受被采訪人的真實想法,提取最真實生活的故事集中向受眾報道;最後尋出受眾看不到的新聞,報出受眾最想知道的事實。改變在校園中僅以領導為焦點的新聞態度,重新樹立記者客觀真實、校園記者走到被采訪者身邊用學生的態度進行最樸實無華的采訪的好形象。

3.改文風,要改得實在。改文風就要讓新聞實實在在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生活裏尋找新聞的線索,最後整理成最樸質的文字報道出最生動的新聞。拒絕在以往新聞中的假話、空話、套話、廢話習以為常的做法,用最簡單的話語方式道出新聞本身,不說模棱兩可讓受眾摸不著頭腦的話,更不說最簡單的廢話。在校園中更要杜絕換名字、換地點、換主旨就能成一篇新報道的“模板式新聞”出現,要拒絕類似於口號一般的新聞在校園中出現,真真切切的改變新聞報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