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十年的經驗總結,現在聰明的廠商找到了一種更隱蔽卻頗有成效的新方法來逐步品牌化自己的商品,那就是用間接的暗示來宣傳產品。廠商們現在是想盡辦法把商品塞進雜誌、報紙的文章裏或電視的報道裏。使用正規的雜誌文章或者電視報道來代替原來的廣告專欄或電視裏的廣告時間來宣傳產品品牌,好讓讀者不知不覺的接觸到這些隱蔽的但是卻帶有強烈目的性的廣告。例如,現在人們可以毫不費力的發現體育記者或者主持人正穿著帶有明顯某運動品牌商標的衣服給觀眾直播講解足球比賽,當然還不能忽略了主持人旁的電腦背麵上印有的超大LOGO或者幹脆用紙條貼上了某品牌的名稱,以及在某本青少年影集上發現所有照片裏的人物都穿著某品牌的衣服,不禁讓人有種這究竟是某品牌的宣傳冊還是一本普通影集的疑惑。或者幹脆在某雜誌上看到一篇精心設計的把某牛仔褲和某伏特加編進某個名人的勵誌冒險故事。所以現在的人們實際上每天會接觸到上百個品牌和品牌的廣告,有些是赤裸裸的表現,而更多的則是看上去不經意的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得不讓人驚歎,廣告和媒體的界限已經逐漸變淡甚至
消失。
七、品牌和媒體
但如果說這些還不夠品牌化的話,那麼來看下麵這一則案例。這是關於人們熟悉的MTV音樂頻道。人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全球音樂電視台,專門播放音樂錄像帶,有自己固定的青少年收視群體,但是很少人清楚MTV是一個真正品牌化的電視頻道,它是由企業讚助起家的,是華納傳播與美國快捷的共同投資成果。MTV電視頻道不僅在電視上夜以繼日地為這兩個廠商推銷各種商品,還能夠在與其合作的各種比賽、電影、音樂會、頒獎典禮上宣傳、打造這兩個廠商的品牌。可想而知,當你在看MTV音樂頻道的時候,是否會有那麼一瞬間分不清楚自己看的是電視節目還是商家精心策劃的廣告呢。
以上說的都是利用廣告宣傳來幫助商品進行品牌樹立打造的例子,那麼,如果不進行廣告宣傳,就沒有辦法幫助商品品牌化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的確有一部分的商品,不需要廣告宣傳就能進行品牌化。
八、“立體”廣告
毫無疑問,所有品牌商和廣告商總是盡其可能的想讓我們把錢從口袋裏掏出來,除了利用廣告和我們都熟悉的商品促銷手段(打折、減價、特價)以外,也有別的方法。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品牌,但它在廣告宣傳和促銷上的花費上卻不多,反而致力於把名字融入到與企業緊密相連的其他概念中,例如在其店麵中,人們可以找到看上去與咖啡並無太大關聯的書籍,以及藍調和爵士的唱片。不僅如此,星巴克咖啡還聰明的將其名字的附加值融入了咖啡文化,咖啡冰激淩,辦公室咖啡等新穎的字眼中去,以至於提到這些字眼,就能讓顧客立刻聯係到星巴克這個品牌。由此可見,星巴克對於品牌的了解,遠超於人們的想象,它已經不是簡單的販賣、零售咖啡或者咖啡豆,而是“一種喝咖啡的態度”和“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而排隊光顧星巴克的人也並非單為咖啡而來,人們走近星巴克的店麵,點上一杯咖啡,是為了享受咖啡傳遞以及與朋友相處的一種溫暖,浪漫的感覺,還有放鬆愜意的生活方式。誰能預料到一個不利用廣告宣傳自身商品的品牌能有如此大的品牌效果,不得不說,這完全得力於星巴克正確的品牌定位和這種聰明的營銷宣傳方式。
諸如此類的品牌還有英國的本土護膚品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其誕生於70年代,在經濟蕭條的90年代初,沒有花費一分錢的廣告宣傳,卻能夠迅速擴張,全依靠商家對於品牌的獨特定位,打的是“既道德又環保的美容聖品”這樣的口號,這一切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有了這樣的精心策劃包裝和對品牌的特殊定位,誰還需要電視或雜誌呢?這就是純粹的“立體”廣告。
九、瘋狂的連鎖店模式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自己的周圍,就會發現這幾年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店麵如雨後春筍一樣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特別是在一些繁華的購物中心。走進麥當勞和肯德基,員工喊著響亮的口號,穿著統一的製服,微笑著接待每一位顧客,這一切看起來多麼和諧自然。然而,隨著連鎖店越來越多,越開越近,難道你不會疑惑,漢堡和薯條在中國的需求量為何突然變得如此之大?或者你開始思考中國的飲食習慣是否已經被西化。但恐怕答案並不是如此簡單。
事實是這樣的,首先,麥當勞和肯德基使用連鎖店瘋狂擴張的方式讓某個地區的漢堡店數量達到飽和,以此控製產品價格。毫無疑問,這幾年中國通貨膨脹迅速,物價飛漲,可麥當勞和肯德基產品的價格的增幅卻微乎其微,正是因為這樣的“連鎖店模式”致使麥當勞和肯德基自己的產品價格也受到了嚴格的控製,雖然連鎖店數量在不斷擴大,但總的銷售增長率在下降。可想而知,連鎖店開得越多,開得越近,顧客就會被彼此更加的分化。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個愚蠢的主意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瘋狂擴張連鎖店的原因關鍵是雖然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產品價格受到控製,且每一家連鎖店的銷售率在不斷下降,但是所有連鎖店加起來的銷售總量還是在持續攀升,更別提連鎖店的迅速擴張導致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真正的競爭對手--獨立餐廳生意慘淡,很多不得不退出市場競爭的舞台。就其原因,這些獨立的餐廳,與麥當勞和肯德基最大的區別就是其利潤隻來源於單一的店鋪。就這樣,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連鎖店模式一掃歐美以及中國市場。
十、耐克模式
毫無疑問,對產品品牌化的過程使得商家越來越重視各種廣告宣傳的投入,各種新奇的廣告宣傳手法也層出不窮,而與之相對的是,產品的生產卻被不斷的低估和忽略。有一種理念在品牌界不斷被傳播和擴大,那就是隻需要把金錢投入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產品品牌的概念,以及其風格,代表的生活態度上,而不要再把有限的金錢和資源投入在生鏽的機器,員工上。聯合餅幹(United Biscuits)的董事長梁(Hector Liang)說的:“機器會壞,汽車會生鏽,員工也會死去,但是品牌將永垂不朽。”就是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