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鋒芒
文學評論
作者:魏然
摘 要: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成長小說,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具體分析了菲莉涅這一人物的行為、性格,由此概括出她的三重身份:父權社會的反叛者、自由追求愛情的性解放者以及愛情中的強者,展現了她反叛男權社會的新女性形象。
關鍵詞:菲莉涅;女性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1-0-02
《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是德國成長小說中的典範,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典文學作品。小說中的女性各具特點,其中菲莉涅的形象頗具女性自覺意識。前人在分析這部作品時多著眼於成長小說這一內涵,而對人物分析著力較少,即使有也多為對人物性格的概括式說明,缺乏細致深入的分析。範大燦在《德國文學史》中認為,“這部小說的人物,女人多半比男人更完整,更和諧,……菲莉涅自然樸實,樂觀快活,溫柔美麗,任何男人都喜歡她。另外,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抱任何幻想,她完全生活在現世,從不向往來世,這與迷娘正相反”。 [2]398楊武能在《逃避庸俗——代譯序》中談到:“她們(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中最可非議的女戲子菲莉涅,雖然性格輕浮,卻絕不勢力庸俗,相反倒是極慷慨大度,富於正義感。……做人行事都獨立不羈,迥異於其他一些做男性附庸的、受製於男性的傳統女性。”([1]12)
那麼菲莉涅為何迥異於傳統女性,她如何體現出女性的主體意識?下麵筆者將具體分析菲莉涅這一人物的行為、性格,及其身上折射出的女性主義光輝。
一、父權社會的反叛者
菲莉涅隻是流浪劇團中的一屆女戲子,然而在18世紀70年代等級觀仍然流行的以男性為主導的德國社會中,她卻發出了自己響亮的聲音:
“讓政府和當官兒的通通給我滾開,他們在我的想象中不過是些假發而已。一頂假發誰願意戴誰就戴,可它卻隻能引起我的手指頭痙攣;我真恨不得一把將它從高貴的老爺頭上拽下來,在房裏蹦來蹦去嘲笑他這個禿子。”([1]77)菲莉涅撕下男權主導的社會的假麵,“高貴的老爺們”隻是假發偽裝起來的一群禿子,摘掉假發就原形畢露可笑粗鄙,一番率性的“狂言”雖毫無文雅可言,但卻直截了當地表現出菲莉涅骨子裏的反叛父權社會與挑戰男性權威的精神,展現出作為女性的主體意識。
二、自由追求愛情的性解放者
夜晚,菲莉涅曾像幽靈一般來到主人公威廉的床上,用溫軟的手臂摟住威廉,使威廉陷入夢幻無力招架,而後去也無蹤。菲莉涅愛得大膽,她不需要經任何人的同意,出其不意又浪漫自在。
與菲莉涅相比,伯爵夫人則沒有盡情飲啜過愛情的美酒。伯爵是個乏味的人,她與伯爵的結合並非基於愛情;同時她囿於身份和世俗的觀念,始終不曾大膽向威廉敞開心扉。最終由於威廉的莽撞行為與伯爵的影響,原本活潑的伯爵夫人變得憂鬱,最終皈依信仰,她失去了愛情的自主權也喪失了自己的個性。而菲莉涅則體現出“以我為主”的魄力,她向傳統的性觀念和性道德發起挑戰,拋棄了傳統道德觀念對女性的規約與禁錮,性與愛的來去自由體現其有意識、有目的、主動的性解放精神。
三、愛情中的強者
(一)輕浮——對女性忠貞的背離,對平等權利的追求
菲莉涅與多個男人保持著良好關係:威廉、雷提斯、廐長、弗裏德裏希、賽羅,並得心應手地掌控著這些關係。她與雷提斯在一起是因為雷提斯欣賞她,包容她的個性;她與廐長、賽羅在一起是為替自己謀得好處境;她追求威廉是為了心中的愛慕;而與弗裏德裏希在一起則是因為她能得到持久忠誠的愛護。
菲莉涅為威廉編花環,又把自己頭上的花環送給雷提斯;她讓雷提斯吻她,又摟住威廉用力一吻,說道:“愛情裏永遠不會有苦艾的味道,隻要你享受饋贈時不自私、不嫉妒。”([1]83)當廐長與弗裏德裏希之間因她而起一場決鬥時,她隻是“坐到旁邊,一麵心平氣和地織毛線,一麵觀看兩位鬥士比劍”。([1]118)仿佛那隻是一場表演。她不掩飾自己對多個男人的好感,也不為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