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同樣啟發了我們:有時候,破壞一種秩序也能改變競爭優勢。
我們做飼料的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經銷商的門店裏,一名業務員手裏拿著飼料的樣品再給對方看,經銷商認真的撥弄著樣品,不斷的挑毛病,以求壓低價格或者尋找拒絕對方的借口。而業務員則拿著樣品不斷的強調這個飼料使用的原料品質如何的高,甚至會告訴經銷商這裏麵沒有雜粕,用的都是高蛋白豆粕,用的油都是上等的豆油。這種景象在銷售濃縮料的時候更是尋常的不能再尋常的場景了。養殖越不發達的地區,客戶對飼料的感官要求更單一。在這些地區,飼料不像是給動物吃的東西,而像是用來鑒賞的物件。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正是競爭的結果,用誤導性的產品比較來表現自己的優秀,最後,這種不一定科學的標準成為一種共識,而其它不一樣的東西,仿佛就是摻雜使假的代名詞了。我們想說豆粕好處的時候,一切雜粕都變成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了。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的企業曾幾何時除了豆粕和魚粉,不知道該如何做配方了。也正是這種謬論導致中國成為一個蛋白原料極度缺乏的國家,因為,好的魚粉在秘魯、最多的大豆在美國和巴西,豐富的其他蛋白原料都不是正統的東西。好的濃縮飼料的樣子就應該聞起來魚粉味、看起來豆粕多、顏色金黃、油光油亮。而代價就是每噸飼料成本貴上幾百元,這些成本轉嫁到養殖戶的身上、又變成豬肉轉嫁給消費者。
2、黑珍珠閃亮登場,好飼料變臉變樣。
我一直對飼料隻追求外觀而犧牲經濟性深惡痛絕,一有機會就推廣我的非常規原料思想。很多企業躍躍欲試,但最後仍然不敢輕舉妄動。而一次去山東濟南,真正的找到了知音。
我在參觀這家企業的時候,在成品庫房突然被一堆東西吸引。我一直認為我是個營銷人和策劃人,對新奇的東西保持著旺盛的好奇感。我箭步走上前去,原來是一堆碼的整整齊齊的濃縮料成品,袋子是那種黑的發亮的彩色包裝,是我見過的包裝中最突出的,包裝上90%的地方都被黑色所覆蓋。單純從包裝上來看,顯得確實很另類,我擔心地問老板這種飼料的市場反應如何。對方說:我們在研製這種飼料的時候豁出去了,不再考慮料的感官,而大量使用一些非常規原料,結果料樣顯得比較黑,當時我們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就起名叫“黑珍珠”,把袋子的顏色也設計成黑的。當然,投放市場的時候也是心理忐忑不安。但是養殖戶反應很不錯,並沒有特別在意顏色。如今的養殖戶變得理智了,隻要用起來效果好,什麼顏色不是那麼重要了。(說明:文中所說的“黑珍珠”並非康地飼料的黑珍珠係列產品,請勿對號入座)為了寫好這個黑珍珠的案例,我專門在網上搜索這家企業的產品反映,沒想到“黑珍珠”並非是他們的首創:在廈門華鼎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廖莊旺先生的一篇文章裏有你這樣的描述:“許多畜禽養殖戶誤認為飼料顏色越黃品質越好、越黑品質越差,導致許多飼料企業在顏色上下功夫,希望集團曾反其道而行之,開發出顏色極黑的高檔乳豬料,取名“黑珍珠”,市場反應良好。原來,希望早已經有了這種產品創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