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利用名人造勢並非大中企業的專利,小企業利用好一樣可以收到奇效。遼寧一家企業聘請一位行業小有名氣的博士做股東,送給幹股,並在業務拓展中大力宣傳,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即使是個人,利用名人造勢也一樣效果很好。常言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人身邊的人自然也就不是凡人了,這種給人的感覺是事實存在的。把名人拉進企業提升企業知名度與形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把企業加入一個名人的旗下企業一樣可以是大有裨益的。餘世維博士的講座火起來以後,自己成立了慧泉(中國)國際教育集團,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23家。這23家當然不是餘博士一個一個建立起來的,大部分都是加盟進來,以名人造勢,基本上都有不錯的收獲,這叫“強將手下無弱兵”。所以,善於借名人之勢,成功的速度要快一些。
學生依靠名人造勢,也一樣會有不錯的回報,這也是行業內公開的事實,讀碩士、讀博士傍上一個知名的、有實力的老師,未來就業就不是大問題了,可以少吃許多辛苦。為什麼?中國又有一句俗話:“師出高徒”嘛,名師必定出高徒,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邏輯。
(7)造裝腔之勢。
看起來這句話有些貶義,實則不然。綜觀各行各業,在發展的初期,要麼是應了“時勢”、“占盡了先機”,要麼就是在經營早期善於造勢、一鳴驚人,引來了貴人相助,事半功倍。做農牧行業、尤其是養殖類企業,國家鼓勵、政府扶持項目繁多,你默默無聞的埋頭苦幹,很多好事沒有你的,自然別人發展的就比你快。
2008年我在某省某市推廣合作社項目,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老百姓可謂是“殫精竭慮”、甚至恨不得“死而後已”,依然前途困難重重,裝腔作勢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也不得不做這方麵的打算。為了迅速擴大合作社的影響,為未來業務拓展鋪平道路,我決定好好地利用一下開業這個契機,做一個大規模的開業慶典。
我們先是發送邀請函邀請相關知名大企業及產業鏈相關的有可能合作的企業來參加剪彩,然後安排員工邀請100-200名的社員參加。最後由我親自邀請當地政府官員。我們先後邀請到省飼料辦、省飼料工業協會、省農委領導,及副市長、市農委主任、市畜牧局長、專業銀行行長、保險公司經理等等,十分隆重。並且邀請了當地的電視台拍攝了新聞片。
因為剪彩儀式隆重,參加慶典的社員回去後奔走相告、口碑相傳,一下子就把合作社的知名度打起來了,給我們後來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第二年,當地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邀請我們合作社做典型發言。我作為代表在講台上麵對全市600多名農村工作者做了主題報告,進一步的擴大了合作社的影響力。
當然,宣傳應該是有持續性的,乘著這個合作社的東風,我們繼續擴大宣傳並在其他地區拓展合作社體係,很快就見到了效果。做裝腔之勢,效果還是很好的。
做裝腔之勢不是我的發明,也不是到我這裏嘎然而止,各地大型豬場、種豬場、屠宰場的開業都會請很多名流、官員、企業家到場,隻要籌劃的當,都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造裝腔之勢的在曆史上還有一個極有名氣的人物,他曾經造出了另類之勢。這個人就是諸葛亮,一個曆史上最會造勢的人。他跟隨劉備劉皇叔去跟江東談判的時候,手裏隻有幾千兵丁,甚至居無定所,但是,一樣可以造勢。草船借箭的時候,借著大霧,讓船上兵丁擂響戰鼓,蒙的岸上的曹軍萬箭齊發,既是巧妙借勢,也是成功造勢。
諸葛亮還是個天文學家,他早早的就觀察出未來的天氣趨勢,知道屆時將有東風到來,可以實現它火燒連營的戰略意圖。但是他不急,還在裝腔作勢:他讓人搭建了個七星台,然後在東風就快到來的時候,裝模作樣的舞劍弄法。果然,很快東風就刮過來了,這讓周瑜和魯肅等人驚歎不已,對諸葛亮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說,諸葛亮很聰明,能把本來就有的東西通過“造勢”變成自己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諸葛亮是個頂級的造勢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