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體係的最大一個好處是:業務員離開普瑞納後沒有公司的“造勢”,已知的營銷模式就難以係統啟動;經銷商離開普瑞納的支持,與小企業合作無法完整地複製這套係統;而養殖戶離開普瑞納持續地技術幫扶,飼料產品也無法發揮更大的價值。
4、長阪坡張飛造勢、,一聲吼化險為夷。
因造勢化險為夷,乃至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就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來做為我們今天的案例。
長阪坡這個地方很有靈性,不光造就了猛張飛的英名,也讓趙子龍名聲大噪。長阪坡是湖北當陽的一個地名,這裏是荊山餘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東漢末年的時候這裏到處都是澇地,水網交錯。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帶領50萬大軍南征,劉備被困在這裏,這時候,是劉備最艱苦的時候。劉備當時兩個老婆,一個是糜夫人,走投無路、投井自殺了,還有一個是甘夫人,也險些丟了命。劉備唯一的兒子阿鬥,也在亂軍之中岌岌可危,為了救他,劉備的部將趙雲七次殺入重圍,最後血染戰袍才救出了這個阿鬥,趙子龍也因為此役一戰成名、聲震天下。
但是,趙子龍隻能算是個勇士,他的一戰成名,使得是“蠻力”、賭注是生命。而張飛就不一樣了,張飛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有時候卻是“莽外慧中”,曾經有兩次事件讓大家對他的看法有了大大地改變。一次是入川的時候,用計謀俘獲了名將嚴顏並使他歸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當陽長阪坡上的一聲吼了。
《三國演義》第四回第三段是這樣一段文字:“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阪橋,隻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頜、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紮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
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是張飛在造勢呢。他叫隨身的20名士兵砍下樹枝綁在馬尾巴上,然後,騎馬來回跑動,馬尾巴拖著樹枝揚起了漫天塵土。這就是造勢,造出有很多士兵隱藏在裏麵的聲勢和假象。僅僅如此還不夠,張飛還在繼續造勢,達到自己的目的。
“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三國演義》第四十二章原文)張飛深知造勢需要“係統”,要造就造得像,所以厲聲大喝、聲如巨雷。你想一想啊,如果換一個人即使想出了這的點子,橋上卻是一個相貌猥瑣、戰戰兢兢的人,恐怕就唬不過去了。這“聲如巨雷”也是一種“勢”,使人畏懼,“盡皆股栗”。
後來,“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三國演義》第四十二章原文)這段話更有意思了,他們弟兄個三個整天互相吹捧,也是相互造勢。
一部《三國演義》裏麵借勢、造勢的案例數不勝數。劉備聲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啥意思?我現在雖然是個賣草鞋的,但是卻是一個有來頭的賣草鞋的。他要借祖上的餘蔭,才方便招兵買馬、網羅人才,這是“取勢”。而關羽曾經跟曹操說過“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關羽向曹操吹噓,相互吹噓,抬高自己,因為曹操知道關羽的厲害,又聽關於說過張飛的厲害,所以“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這是有原因的。
後來“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三國演義》第四十二章原文)。“
自此,張飛僅用了20名隨從,成功“造勢”,嚇跑了曹軍,嚇死了夏侯傑,以絕對的弱勢,打勝了這場戰爭。所以,商業競爭中“造勢”很重要。“造勢”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體現自己的戰爭意誌,用戰爭意誌影響對方。前麵講的如何拿下經銷商的章節就是這個意思。再一個就是給自己信心,很多企業雖小,但是無論是包裝、LOOG、企業文化等都做的有模有樣,經常不惜血本的進行培訓,都是為了“造勢”,給自己和員工以更大的信心。
5、雙胞胎成功造勢、,乳豬料湧向全國。
早幾年的時候,大家最喜歡提到的就是營銷模式。2009年9月,我應邀給某集團去講座時候,這家企業的總部會議上營銷模式也是剛剛討論過的話題。農牧行業提模式就不能不提雙胞胎,雙胞胎的成功已經成為行業內熱議的一個現象,在我擔任秘書長的“大贏梟農牧精英俱樂部”的高端QQ研討群裏,雙胞胎現象也曾經成為一個專門的研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