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有長處,也有短處,借火助攻的要旨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例如,企業的強項是生產,商場的強項是銷售。企業想方設法與國內外名牌大商場、商店舉辦聯銷,借商場之名、商場之促銷手段、商場之銷售環境,提高企業知名度,促進產品的銷售。
企業之間的交往,借者往往需要付出代價,要“借”得巧。一要選擇代價小的借,二是選擇作用大的借。當前,借用科學技術,借用智囊團的“點子”,是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最有力、最佳效果、最快速度的手段。借一隻野味可以飽餐一頓;借一隻獵槍說不定自己也能打下少許野味;而借來狩獵之術就可以使自己擁有取之不盡的野味。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聯合,便可借科技之火,燃經營之灶。
”
1、張作霖借勢成大業。
我看過一些張作霖的故事,從張作霖的發跡史上來看,除了他本人心狠手快、決斷果敢以外,善於借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徐徹、徐悅出版的《張作霖傳》中有這樣的描述:“、張作霖小時候就常跟他的父親出入賭場,受到熏陶,也愛賭博。開始時,他靠賣燒餅賺點錢,可是很快就輸光了。他的母親讓他改學木匠,他嫌拉鋸太累,不愛幹。他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後來流浪到營口高坎鎮,他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聰明,一來二去,就成了獸醫,這個行當他還比較喜歡。後來,他開了一個獸醫莊,以此為生。以後,他命運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死又不甘,求生無門。
恰在此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他便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從軍了。他投到宋慶毅軍馬玉峎的門下,當了一名騎兵。那年,他20歲。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甲午戰敗,他逃回了遼西。1895年,他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張作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鄉那樣過著衣食無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他想換個活法。
甲午戰爭後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散兵遊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嶽父趙占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製。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這是張作霖第一次成功的借勢,也正是娶了地主的二女兒,張作霖得以有第一桶金,能夠招兵買馬,發揮自己做過騎兵的“軍事才能”。
“在趙家廟的西北,有個大團,團主叫金壽山。金壽山收羅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團。大團的總部設在中安堡,其周圍地區是他的保險區。金壽山在保險區內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比胡匪還凶殘。大團本來是保民的,可是金壽山卻專門害民。百姓被逼得實在無法,就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幫忙。張作霖率眾驅走了金壽山,占據了中安堡。他的部眾增加了,勢力擴大了。但是,金壽山在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偷襲了張作霖。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薑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台。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那是1901年農曆四月十七日,公曆是1901年6月3日。
八角台(今屬台安縣)是個大集鎮,商號有五十多家。本來張作霖是想從八角台借道投奔遼南的綠林馮德麟的,但是到了八角台,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護地麵。這都得益於張作霖的名聲好,不擾民。商會會長張紫雲對張作霖的名聲早有耳聞,此次見麵,看到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虛傳。就決心把他們留了下來。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來八角台的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甘居副職,張作霖做了團練長,地方的紳商也表讚成。從此,張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腳。這裏也成了他的發家地。
這一次,八角台商會會長張紫雲借勢張作霖維護地方治安,而張作霖也借機借勢在“八角台落了腳。這裏也成了他的發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