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就是山東和美華集團,據悉,如今和美華集團已經與江西正邦合作了。和美華集團的當家人劉方波過去也是六和集團的重量級人物,後來離開六和創辦了這個企業,而這個企業的文化也和六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和美華集團的企業文化中有“和美華集團以“替政府分憂,為人民造福”為宗旨”的字樣,把同政府的關係放到這個高度上,政府有理由不全力支持嗎?事實上,和美華的發展速度也是很快的,著名培訓師張利庠曾經把它說成是“和美華現象”。
我在這裏沒有微詞大午集團和孫大午先生的意思,我一樣敬重孫大午先生。隻是感覺到,如果能夠“明勢、取勢”的話,大午集團至少也會少一些波折,比現在發展的更輝煌。在這裏,我祝福孫大午先生和他們的大午集團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
4、新中旭明勢上高速。
黑龍江新中旭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坐落在哈爾濱,美麗的鬆花江畔。是一家由四家小型飼料企業先後合並成立的集團化新興飼料企業,目前下轄四個生產型分公司、三家獨立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個聯合社,擁有員工500多人,躋身於黑龍江民營飼料企業10強。公司目標是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成為黑龍江本土的第一大豬飼料提供商。
這樣一家企業如果放在全國,特別是畜牧業發展的發達地區,可能無法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在黑龍江,任何忽視它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都是短視的。
2006年以前,黑龍江中旭飼料的王玉峰和光大飼料的黃礦還幾乎是行業內的陌路人。06年年底,黑龍江省飼料工業協會組織會員企業去南方發達企業參觀,也就是這次參觀改變了後來他們兩家企業以及個人事業的格局。通過參觀,來自中國最北方的兩個老板看到了南北的巨大差異,也清晰看到了未來飼料行業的發展趨勢-規模化和集約化。從南方回來後別人高高興興的放鬆過年,而他們卻在醞釀著未來,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於2006年3月15日這一天,他們毅然決然地做了一件讓黑龍江同業非常驚詫的舉動:兩家公司進行重組,成立新的中旭光大牧業有限公司。這一重大舉措在同業的眼裏不僅僅是驚詫,更多的則是對新公司未來發展的疑慮。然而,緊接著在、2007年11月2日,經過一年多磨合發展的中旭光大牧業又一次令同業感到突然:公司與齊齊哈爾牧源飼料公司合並重組。就在許多人還沒有反過神的時候,在12月12日又和佳木斯(農墾)碩亞飼料公司合並、與牧源山海關公司合並。07年年底,四家企業負責人歡聚一堂,選舉出新的董事長、總經理,並通過了新的公司章程。自此,對四家企業資產評估後重組誕生的黑龍江新中旭牧業有限公司,拉開了集團化經營的序幕。
這四家企業並沒有隻是簡單的做加法,而是盡可能的追求合並帶來的利益最大化。他們把所有資產放在一個盤子裏成立黑龍江新中旭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四家企業實現全額投資控股,並將下屬企業的品牌進行梳理,對有價值的品牌統一收歸集團所有、授權使用來分散的品牌,集中力量發揮規模化的優勢。應該說,四家企業的合並實現了共贏,完成了二次創業的華麗轉身。這是個智慧,更是個大智慧,他們沒有斤斤計較合並帶來的股權和職務變動,而是著眼於趨勢,這是難能可貴的。
很快,這種做法帶來的益處開始凸現。2007年下半年,飼料原料大幅波動,許多小的飼料企業備受折磨,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而新中旭卻在這段時間內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上了一個台階。
2008年,畜牧業的變革加速,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快,許多地方的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星火燎原。新中旭的決策團隊審時度勢,敏銳的感覺到這一趨勢可能帶來的行業巨變,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於2008年8月正式介入合作社的發展,采取自建、領辦、引導的方式宣傳、推廣合作社體係。先後自辦大型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3個、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個,領辦各種類型合作社21個。這種體係和模式的出現,引起了很多領導及單位的關注和支持,黑龍江省畜牧局、省農村經濟管理總站以及地方政府都給新中旭合作社體係提供了很多的便利。2008年10月,中國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山東魯西化工集團,這個年銷售占全國化肥15%份額的行業巨無霸與新中旭合作社緊密合作。不僅把新中旭合作社列為潛在戰略發展夥伴,還專門為合作社製作了專供複合肥包裝,用於區別其他渠道的產品。2009年8月,中國獸藥行業首個中國馳名商標的獲得者-山東信得科技集團家畜業務部總經理趙炳光總經理攜一行人造訪新中旭合作社,並簽下了打造區域樣板市場的戰略性合作意向。至此,新中旭合作社體係已經成為新中旭飼料板塊的一支強有力的輔助力量,新中旭的事業進一步提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