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營銷之“勢”(1)(1 / 3)

著名的《孫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其中第五篇便是“勢”篇。孫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於漂不者,勢也。”湍急的流水,飛快地奔流,以致能衝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商戰中,隻有占有優勢,才可先聲奪人。所以企業無勢者需造勢,無力造勢者需借勢。

接下來這一章就是通過闡述我對“明勢”、“取勢”、“造勢”、“扭勢”四個部分的理解,來教你怎樣推動事業的發展。

一、初探營銷之“勢”

按道理來說,這本冊子我最希望分成四部分來出版,分別是“道”、“術”、“謀”、“勢”。為什麼?我最怕是打算去從事營銷事業的新兵拿過這本書來以後亂翻一氣。這本書是需要按照順序來看的,否則的話可能基本功沒有練好,匆匆地去學“勢”的部分,最後什麼都不像,成了一個半瓶子醋,一旦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再糾正就難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順序來看這本書。如果你沒有按照順序,現在看到這段文字,趕緊折返回去。

一個新兵,在做營銷的初期,什麼最重要?第一是“道”,這個是方向問題,是一定要提前搞明白的東西,即使沒有全部領悟,至少也應該在學習“術”的部分後基本掌握要點。

中國有俗語,叫“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意思是三國裏主要講的是如何使用陰謀詭計,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齡,看三國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耍陰謀,因為這個時候人生閱曆已經很豐富,使用詭計自然也就輕車熟路了。而水滸故事的主線簡直就是一部造反的大戲,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過早地去看水滸,容易受到教唆,容易有過激行為。當然,這種說法也是有失偏頗的,不過,我們還是需要大致領會這句話想說的意思。

方向對了(道),又掌握了營銷的一些基本技巧(術),感覺再往上有些瓶頸了,這時候可以研究“謀”,這個“謀”其實也是“術”,但是,卻是比前麵的“術”更高的境界。“謀”的境界高了,“術”的痕跡就會越來越少,可以遊刃有餘的解決營銷問題了。那麼,最後一個境界就是“勢”了。“術”與“謀”解決的是事件、事情、簡單的問題,而這裏要說的“勢”,則是通過自己的運籌改變弱小、劣勢的狀態,甚至可以改變環境,使自己成為一個事件、區域的中心,甚至是行業的領跑者。

我們在這部分分別從四個方麵來講解“勢”:一、明勢、二、取勢、三、造勢、四、扭勢。這四個方麵也是有先後順序的,代表不同的境界。

我們這本書裏說的這個勢究竟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漢語詞彙釋義裏的基本解釋是:事物或局勢發展的動向。所以,做營銷要會看,要看天(政策)看地(區域環境)看別人(知己知彼)看自己(掌握的資源和技能),這就是“明勢”。而看明白了前三項,第四項是自己,自己要學會順著這個趨勢調整,借趨勢、資源而動,這是“取勢”。而想做事,環境條件不具備,我們隻好主動地去“造勢”。環境不利的時候絕不可氣餒,要想從中找到機會,把不利變為有利,使方向和事件朝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扭勢”。因此,“勢”的部分需要的不光是意誌(道)技巧(術)統籌(謀),更需要大智慧,操盤局勢,成就大事業。

著名的《孫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其中第五篇便是“勢”篇。孫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於漂不者,勢也。”湍急的流水,飛快地奔流,以致能衝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商戰中,隻有占有優勢,才可先聲奪人。所以企業無勢者須造勢,無力造勢者須借勢。

二、明、勢。

明勢是什麼意思?有個朋友的解釋簡單卻明白,明勢就是“順風行船才能走得快”,我們改變不了風向和水的流向,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順風向而行船,這個觀察、判斷風向的動作就是“明勢”,順風行船則是“取勢”。

1、奇瑞迫“勢”簽劉謙。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提到2009年春節晚會上因為表演魔術而大獲成功的台灣魔術師劉謙。這個劉謙很有點意思,年紀輕輕的因為一個節目一炮走紅,而且紅得發紫。春節晚會上並不是第一次表演魔術,他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卻是因為表演魔術而迅速發跡的唯一一位。中國的魔術界是高人雲集的地方,中國魔術也經常在國際上拿到大獎。但是,我要是突然問你一句:中國魔術界的風雲人物有哪些?多數時候老少爺們、兄弟姐妹都會聯想到劉謙,讓你再列舉幾位,恐怕你一個也列舉不出來。也正是這個原因,魔術界有很多高人不服氣,在網絡上炮轟劉謙。大致的意思是劉謙的專業水平隻能算作二流,離頂尖還差了很遠呢。其實,這些人你不用不服,也許劉謙在技巧上隻是二流,但是在春晚這個平台上,他把機會利用的淋漓盡致,這就不僅僅是個“術”的問題了,他還會“謀”,還懂得取“勢”,懂得利用表演技巧來渲染魔術,所以,大獲成功。據傳劉謙的一個同門師弟曝出內幕,說劉謙上春晚用了100萬打點的費用。這則消息值得懷疑,但是如果真的如他所說,那劉謙倒是一個很會“借勢”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