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營銷之“術”(14)(2 / 3)

所以,根據上麵的幾點矛盾來分析,真正能滿足大多數客戶需求的,實際上是六和、希望、溫氏這樣的組織,未來畜牧業中,主要的存在方式是這樣分工的組織形式。當然,也可以是一些獨立的養殖服務組織,飼料廠、獸藥廠、器具廠、種苗場是這個組織中的一員。在這個組織中,大家都賺錢,都隻賺自己應該賺的合理利潤。這需要通過市場競爭來進行淘汰、分工。

三、借口營銷的存在基礎。

為了理解借口營銷存在的基礎,我們先來研究一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區別。生活資料存在的價值是滿足消費者的“感覺”。消費者買的是功能嗎?是,但不全是,功能隻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原因之一。我們來舉兩個例子,第一是手機。消費者買手機是功能越多越好?還是使用越方便越好?或者是“感覺好就好”?還有,誰是消費者?用戶就是消費者嗎?不一定!現在有很多兒童手機,兒童手機是什麼樣子?隻有幾個按鍵,如果按下按鍵一是接通爸爸,按二是接通媽媽,按三是接通爺爺……,這些按鍵是預設的,相當於一鍵撥號。是為了親人不和孩子失去聯係,是為了獲得安全感而設計的。在這裏,兒童是用戶,但不是消費者。而且,兒童的需求不僅僅於此。你可以問一下:“小朋友,這個手機你滿意嗎?還需要什麼功能?”小朋友告訴你了:“不滿意,不能玩遊戲,要是能看動畫片就好了。”不信你可以去試試,兒童是用戶,但是不是消費者,我們隻能去滿足掏錢的那個人的需求。所以啊,我們畜牧業的產品多數是滿足經銷商的需求,既滿足經銷商又滿足養殖戶需求的產品少之又少。

下麵我們再以白酒為例。大家買白酒是買它的功能?還是買“感覺”?白酒的功能又有哪些呢?1、送人;2、喝,微醺的感覺;3、喝,借酒澆愁;4、助興;5、保健。還有嗎?暫時想不出還有什麼了。我們就以喝為例:500元的茅台和2元一斤的散酒“小燒”有什麼區別?如果是為了喝,是為了“微醺”,那麼,500元的茅台和2元一斤的小燒幾乎沒有區別。有錢人喝茅台,有感覺,經濟拮據的人喝茅台,也有“感覺”,什麼感覺?不是“微醺”了,是心疼的半個月睡不著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普通人喝著2元一斤的“小燒”而幸福感卻絲毫不低於喝茅台的人,所以,這和產品的好與壞沒有關係。

我舉上麵兩個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個性化的營銷觀念可能更適合,因為產品越豐富、生活越富足,需求就越多元化。而獸藥、飼料這些產品是生產資料,客戶的需求不是多元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賺錢”!所以,現階段,我們既要考慮客戶的需求(經銷商或者是養殖戶,隻能盡量的考慮去滿足一個),也要想辦法用其他的、適應市場的觀念來指導我們銷售,我們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效益最大化”。

我總是和業務員探討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產品,而業務員的回答也是多種多樣:有的要求是便宜;有的要求改善包裝;有的要求是性價比高;有的要求是品牌要響亮;有的要求感官好、價格低。總之,客戶的“需求”林林總總。我告訴他們,是不是這樣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優質、價廉、名牌、先賒欠再結賬?這些是不是客戶最想要的?我們能滿足嗎?或者說,我們滿足了他們的願望,而搞養殖卻沒有賺到錢,他還會繼續用我們的產品,做我們的“忠實”客戶嗎?一樣不會,因為我們沒有滿足他的真正需求。

所以,客戶的需求還是賺錢。但是多數情況下,客戶並不知道他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我們隻能按照我們的想法,盡量的滿足他賺錢的需求。隻是,我們的努力,他不一定買賬,他還會按照他們的“需求”-、優質、價廉、名牌、先賒欠再結賬來和我們談判。我們怎麼辦?盡量平衡經銷商、養殖戶、豬的需求,然後用我們的“手段”(或者是方法)把我們的產品賣出去。這,就是“借口營銷”存在的基礎。

四、“借口營銷”理論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延伸。

在過去的營銷實踐中,我發現了“借口營銷”的客觀存在,但卻隻是一種朦朧的思想,後來看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以後,其可操作性更加清晰,逐漸的,也有了理論基礎作支持。所以,理解“借口營銷”需要從了解“需求層次理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