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營銷之“術”(7)(2 / 3)

以飼料為例:飼料裏多數是要添加一些抗生素作為疾病預防或者提高生產性能,也許還會添加一些其他的獸藥,而添加的比例是很微妙的。養殖戶自己也有使用添加劑的習慣,但是他使用的時候是不計算飼料中已經含有的成分的,所以,經常會有一些矛盾,甚至適得其反,影響生長。

一樣的原料用不同的設備生產,產品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不一定相同。預混料對混合均勻度要求很高,比例越低,要求越高;顆粒料講究熟化程度和營養成分的加工損失;乳豬料講究采食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的生產工藝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教槽料的粉狀料和顆粒料有什麼區別,各自又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即便是顆粒狀的教槽料,有的是用冷確器烘幹的,有的是用烘幹機烘幹的,產品自然有區別。所以,我們要了解加一些簡單的加工工藝。當然,很多企業並不想讓業務員了解太多,這也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很多東西不適合知道的,也是要回避。也有的企業是禁止業務員進入生產車間的,這不是好辦法,隻會讓業務員心存疑慮,一旦客戶投訴,業務員無所適從。而有的企業則會定期組織業務員乃至經銷商參觀生產過程和檢驗、化驗部門,去車間、去現場,提升大家對產品的信心,我們更提倡除了涉及企業核心秘密之外,讓大家盡可能多了解一些,以便業務員有處理生產質量所致的投訴的能力。

2、了解產品是如何使用的。

產品使用效果不理想,有的是產品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產品使用不當造成的。或者是把並不適合的產品推薦給了顧客使用。現在的產品營銷,業務員的顧問作用越來越凸顯,一個優秀的業務員首先應該是產品專家,這才是業務員的價值所在。養殖戶的作用是養好動物,我們的作用是給他提供合適的生產資料並幫助他、指導他使用。

我們在對養殖戶的拜訪過程中發現,很多養殖戶存在著大量的養殖誤區。例如,有的養殖戶養母豬可能不使用母豬料。其實,養母豬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養殖成本的居高不下,很多時候是因為母豬養的不好,產仔率低、仔豬存活率低,母豬使用年限短。北農大集團提出了母豬8階段飼喂方案,可見母豬飼養的重要性和技術性。而有的養殖戶甚至用母豬料喂養公豬,那就更大錯特錯了,公豬的飼養目標是提供精液,要求是精子成活率高,一頭好的公豬價格昂貴卻被養殖戶胡亂養,這正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們工作的價值所在。

即使是常規的飼料產品,顧客也存在著很多的飼喂誤區。在東北地區,很多的養豬戶養豬隻用兩種飼料,一種是保育料,顆粒型的,一種是仔豬料。等到仔豬長大了,該換中大豬料的時候,養豬戶直接把按25%添加的仔豬濃縮料按照20%添加,當作中大豬料使用。大家都知道,不同階段的豬飼喂的目的不一樣、營養需求也不一樣,這樣簡單的替代本身就會帶來很多問題。

獸藥業務員(包括獸醫)因為不了解獸藥的真實成分,加上半瓶子醋的技術指導,給客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在2007年高熱病肆虐的時候,養殖戶有病亂投醫,很多的豬不用藥還可以多活兩天,用了藥以後立即死翹翹了,實在讓人心痛不已,這都是不了解病情、不了解獸藥產品如何使用造成的。很多的產品本身就有很大的誇張成分,再加上我們對使用方式的一知半解,給客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獸藥企業,有的公司的產品居然有300、400個品種,試想,這麼多的產品指望業務員能夠精通使用方法,簡直是天方夜譚。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還不錯的獸藥企業的產品培訓,幾十個產品隻是簡單的給業務員講一遍就用了1天的時間,很多新業務員連獸藥的名稱及主要成分是什麼都記不清楚,更別說指導客戶合理、經濟的使用了。

3、不要越俎代庖的做獸醫。

因為我經常給一些企業做培訓,所以,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時候企業在月底開業務彙報會的時候會順便地做培訓,而培訓時一些業務員總是向老師問一些獸醫方麵很深層次的技術問題。我們業務員的職責是什麼?是根據客戶的需要把我們最適合的產品推介給他,並指導他合理的使用,而不是去做獸醫給動物診療。早幾年獸藥行業搞的紅紅火火的“技術營銷”,如今漸漸走到了死胡同,(當然,有一些企業做的還是不錯的)為什麼?一些企業派出所謂的技術員在經銷商的門店坐診,然後開出自己的藥方,銷售自己的產品。但是後來剛畢業的學生(多數是高職學生、中專學生、甚至是短期培訓學校的學生)經過短短時間的培訓就被派出去了,臨床經驗嚴重不足,給養殖戶帶來一些損失,現在,很多地方的“技術營銷”走到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