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善用多種形式。
如果我們把溝通理解為是語言的交流,那就有失偏頗了。事實上,語言隻是溝通的方式之一,而且,僅靠語言的內容做能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這幾年,很多企業在團隊活動的時候都會做手語舞,手語舞是做什麼?其實就是一種溝通方式,為了加深信息和情感的傳達,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反而效果會更好。那一曲著名的《感恩的心》手語舞,傳遍了華人世界,影響了無數人,我看到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都在做。可見,溝通的方式是多樣的。大到一個動作、小到一個眼神,可能都是我們溝通的方式。
據說,聲音、語調和外表占全部印象的90%以上,其中,視覺占55%;聲音占38%;語言僅占7%。溝通中,我們的手勢、視覺的接觸、儀態、舉止行為等都有助於產生印象。
另外,不同的語調和語速,都會使對方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可以想象,有時候說話僅僅因為我們的聲調大了一些就讓別人以為我們是在吵架。我們經常會聽一些講座,不同的講師會有不同的效果,而內容則幾乎是一樣的。那個很有激情的講師李強,講的一些課程,我研究過,如果由我來講,效果會大打折扣的,哪怕是我用他的PPT去講。這,就是肢體語言、聲音、語調所帶來的不同效果,而內容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3、溝通中的空間距離。
空間距離,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有一次我在機場候機,在機場書屋被現場演示的翟鴻申國學講座所吸引,其中,就講到了溝通的空間距離問題,而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也是這一段。即使做了這麼多年的營銷,也經常參與各種社交場合,這一點依然被我嚴重的忽視了。
原來,社交(溝通)空間是有距離的。人們所在空間分為4個層次:1、親密空間,15-46cm,這是最親的人,如父母、戀人、愛人;很顯然,這不是我們銷售溝通中應有的距離。2、個人空間,460cm-1、2m,一般親朋好友之間,促膝談心,拉家常;3、社交空間1、2m-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會產生威嚴感,莊重感;4、公眾空間>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後來,我自己特意進行了四個層次空間距離的體驗,得出了一點點的經驗。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拜訪客戶的時候,在剛接觸的時候,因為對方懷有一點點的戒備心理,我們以在1、2m-3、6m距離下溝通較為適宜。而當我們覺得溝通的還不錯,對方放鬆下來了,談話的興趣開始顯得濃厚的時候,以及我們在向客戶展示我們的銷售輔助工具(資料、樣品等)的時候,可以進入460cm-1、2m的個人空間。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當我們進入客戶15-46cm距離的親密空間的時候,客戶明顯感到不適,甚至有一點點的討厭狀或驚慌感。另外一個需要提醒的地方是,南北的溝通空間距離是有一些不同的,北方距離可適當縮短,南方甚至要略微延伸。這可能和南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特點有關,和西部人溝通,我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嚐試,是不是可以參照北方人呢?
4、善用溝通、縱橫捭闔。
曆史上有個例子十分的經典,這就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其實,那時劉備幾乎被逼的無路可走了,但是,他因為有個很厲害的軍師諸葛亮,一樣可以轉敗為贏、建立帝王偉業。我們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戰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而當時以他的實力,根本不配與孫吳進行聯盟。但是,諸葛亮做到了,這就是溝通的巨大魅力。他用一張伶牙俐齒,縱橫捭闔,把孫吳的一班投降派如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說得啞口無言,又說得主戰派群情激揚,最後雙方結盟抗曹,這些不是靠實力和武力,而是靠著諸葛亮的超強溝通能力。
所以說,作為一個營銷人,除了產品方麵的專業知識以及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外,溝通能力就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了,掌握了這種能力,在市場開拓中,你就可以遊刃有餘、“無中生有”了。別誤會,這個“無”,是沒有的意思,意思是指以前沒有銷量的地方。千萬別理解為“忽悠”。
六、見麵三分鍾、成功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