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營銷之“道”(3)(3 / 3)

七、卓越是因為你有好習慣。

我的一位至交在QQ簽名上寫了一句話:“卓越是一種習慣”!我很讚同,並在此基礎上有些感悟和延伸。搞營銷培訓的人最喜歡講王永慶賣米的故事,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能得到什麼啟發?

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第二年,他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作為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競爭,王永慶頗費了一番心思。當時大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後,出售的大米裏混雜著米糠、沙粒、小石頭等,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王永慶則多了一個心眼,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的雜物揀幹淨,這第一、額外的服務深受顧客歡迎。

王永慶賣米多是送米上門,他在一個本子上詳細記錄了顧客家有多少人、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等。算算顧客的米該吃完了,就送米上門;等到顧客發薪的日子,再上門收取米款。

他給顧客送米時,並非送到就算。他先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刷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米就不至於因陳放過久而變質。他這個小小的舉動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他的米。

就是因為這樣,他的生意越來越好。從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慶最終成為今日台灣工業界的“龍頭老大”。後來,他談到開米店的經曆時,不無感慨地說:“雖然當時談不上什麼管理知識,但是為了服務顧客做好生意,就認為有必要掌握顧客需要,沒有想到,由此追求實際需要的一點小小構想,竟能作為起步的基礎,逐漸擴充演變成為事業管理的邏輯。”

今天,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在過去,讀者的讀後感是王永慶是一個很有心的年輕人。而現在,我們認為王永慶的成功是因為有那些一直堅持的良好習慣。

首先,“王永慶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的雜物揀幹淨”。大家請注意,王永慶是“每次”,而不是大米好賣了,就省略掉了這一項。

第二,“他在一個本子上詳細記錄了顧客家有多少人、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等。算算顧客的米該吃完了,就送米上門;等到顧客發薪的日子,再上門收取米款”。有句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王永慶的客戶資料詳細、準確並實用,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的。許多業務員,做銷售做了10年,還隻有客戶的電話和住址,僅有這些資料肯定是不夠。我們說,什麼樣的客戶資料才算合格?一定要是可以寄情書的才可以,這就是標準。

第三,“他先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刷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米就不至於因陳放過久而變質。他這個小小的舉動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他的米。”這樣的舉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長久的把這件簡單的事情堅持下去,那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了,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能夠堅持的人。

對於王永慶的成功來說,大致有三個原因:一是準確發掘了客戶的需求:客戶需要幹淨無雜質的米。二是王永慶的服務準確、細致,並將它流程化。三是王永慶的堅持。我們可以猜想:如果王永慶的一些好習慣,時斷時續,會有這麼好的生意嗎?會有這麼好的美譽度嗎?

大家公認的優秀企業海爾對員工有個要求,這就是“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事、今日畢”很簡單,很多企業都在推廣,但是因為沒有堅持,最後效果很差。作為一個營銷人員,每天的拜訪成績和反思,以及第二日拜訪的內容及預案,是必須堅持要做的,能認識到它對銷售的重要性並堅持下來的人,通常,他會是一個不錯的業務人員。

我們在城市的鬧市區經常因為找廁所而為難,所以,我經常去肯德基、麥當勞“方便”。我們都知道,這兩家店的洗手間都是極衛生的,這得益於他們的精益管理。他們的洗手間每15分鍾清潔員回去清掃一次,而且會記在卡片上。它們在每個洗手間的門後掛著一張《清潔記錄表》,表格內列明清潔工的具體清掃時間、清潔部位,以及主管的抽查時間等等,表格簡潔明了,體現了5S“常組織”中“一是最好”的管理原則。

無獨有偶,我在國內一家比較知名的餐飲企業也見到了這樣的卡片,我近前一看,日期卻停留在去年的5月份,後來就沒有下文了。再仔細看一下洗手間的衛生,很多地方就不如人意了:角落裏放置著拖把、水桶等清潔用品,地上也有比較明顯的水跡。清潔洗手間這樣一個簡單的管理,很多企業也無法做到堅持。什麼是卓越?把簡單的做到最好並堅持下去,這就是卓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