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外語考評
學校的考試製度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水平,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的薄弱環節,從而推動學生的不斷進步,但是要注意不可把考試當成學生的壓力。當前,我國對學生的考核評估過於單一,主要是筆試,這對學生學習外語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大的阻礙,不利於其口語的應用。在外語學習中,要注重考查學生語言應用和語言技能的掌握,可以把口試、閉卷、開卷、小作文、聽力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全麵、準確的檢測學生各方麵的能力,使學生讀與寫全麵發展,推動外語課程的教學質量。
3.提高外語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
教師素質的高低與學生學習的水平有著直接的聯係,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僅是指有較高的學曆,同時要有豐富的外語語言材料的積累,包括其口語的表達、寫作能力、聽力及閱讀能力。要加強對外語老師的培訓,加大對外語老師潛力的挖掘,增加教師的實踐積累。同時,老師要善於與學生進行溝通,理解他們,從而能夠從他們的立場出發而取得學生信任,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可運用自身影響力和外語的實用價值吸引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4.改善外語教學模式與課程管理
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外語教學模式中要確保學生都能夠展示自我,都有機會鍛煉口語及用外語交往的能力,注重外語公共教育課的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取切實有用的知識,提高自身知識麵。促進外語課程內容的全麵優化組合,使學生獲益。
三、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公民外語的掌握能力及運用,雖然在院校的開設實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利用學校資源來提高自身外語水平,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高等師範院校也培養出大量的外語專業人才,在外語的學習上取得巨大進步[2]。為了使外語課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學校、老師要采取措施外,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宣傳,讓其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斷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運用能力,推動我國的國際化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梅芳.淺談高校外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職業圈,2007,08:135+141
[2]高新,焉波,石秀文.突出綜合應用能力培養 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現代教育科學,2009,03:144-147
[3]田建國,常秦.外語教育政策指導下的普通高校外語教育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8,0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