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學院教務人員工作困境及對策
教育管理
作者:劉葉華 彭文華
摘要:二級學院作為實現高校教學目標的具體執行者,其教務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整體的教學管理水平,然而教務工作卻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二級學院教務人員陷入了工作困境,在厘清具體困境後,針對性地提出擺脫困境的對策。
關鍵詞:二級學院教務人員困境對策
二級學院作為高校的基本組成單位,是高校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執行者。為滿足高校教學管理的高效運行,對其務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在要求提高的同時,教務管理工作卻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二級學院教務人員陷入了一些工作困境,導致工作熱情不高、管理水平進步緩慢,這對整個學校的發展產生了一定不利的影響。所以,正視教務人員的工作困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學校整體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教務人員麵臨的工作困境
1.教務工作繁雜卻成效甚微,難以受到重視
二級學院的教務工作不僅具有管理性質,同時兼具服務性質。工作麵對的對象包括學生、老師、院級領導和學校教務處。工作內容紛繁複雜,瑣碎至極,大到考試安排、學籍異動,小到學生證補辦,注冊敲章,還要負責試卷歸檔、證書發放,統計各類數據等等,每天下達、執行的通知不計其數。這就使得教務員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如果總結一天甚至一段時間的工作成果卻寥寥無幾。從而造就一種假象,教務員工作無足輕重,隻是輔助性工作。同時,教務管理的更多的是學生事務,對學院管理及教師管理影響甚微,也導致領導經常忽略教務工作的重要性。於是教務員就陷入一種非常尷尬的處境,既覺得學院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自已,同時又覺得自已的工作無關緊要,在自我價值的認知上得不到認同,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2.薪酬待遇低,升職希望渺茫
由於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務工作一直被認為是附屬工作,與其他管理工作即使是同在教學線上的教學秘書相比,教務員的薪酬待遇一直都是最低的。而且在平常及年終的考核評優方麵對教務員的考慮也較少。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許多教務員希望能通過職稱評審來提高待遇,但事實上由於受到自身學曆、研究方向的限製,加之整天疲於應付各種繁雜的工作,沒有多少時間與精力用於科研,使得評職稱這條路非常艱難,希望渺茫。所以,當學校輪崗時,許多二級學院教務員一般會選擇轉換到其他行政崗位,致使二級學院教務管理隊伍不穩定,有時候甚至需要拉其他人員來臨時充當教務員,而教務工作大多是有連續性的,頻繁的人員變動,必定會造成管理的混亂,甚至可能會造成教學事故這樣嚴重的影響。
3.獎勵機製不完善,工作積極性低
教務管理因其工作性質的關係,往往做的事多,但能寫出來的卻很少,其年終考核或績效考評也鮮有出彩的地方,所以在學院評獎評優方麵一直處於劣勢。同樣,與其他二級學院相比,由於工作內容基本相同、工作多少難以量化、工作效果難以體現以及工作麵對對象突發情況的不確定性等,使得學校教務處沒有辦法製定合理的評分標準。於是,二級學院教務員就陷入了一個“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怪圈。這對那些開始還奮發向上認真負責的教務員來講,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久而久之,慢慢也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工作習慣。
4.有責無權,工作壓力大
作為第一線的管理人員,盡管工作細小,但牽涉麵廣,關係到事務的具體操作,任何紕漏都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這些時候,教務員也習慣性被認為是事故的第一責任人,例如在學期初補考安排中學生未到位,安排考試時監考老師沒有參加或是教室使用衝突,教務員都是首當其衝的被問責人。與責任相比,教務員無絲毫的權利,在那些需要老師配合的工作上,如安排教師監考,基本靠的是人情,無任何效力可言。教務管理工作要求高、責任大,且事情煩亂如麻,使教務員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特別是隨著二級學院的獨立性越來越強,校教務處部分工作的“權力下放”,管理服務對象數量的日益增張,以及新的規章製度的頒布運用等,都使得二級學院教務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二、二級學院教務人員擺脫困境的對策分析
1.打破傳統觀念,擺正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教務工作被輕視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傳統觀念中,教務工作一直都是跑跑腿、打打電話、收發通知等一些的簡單的事務性工作,沒有任何技術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為改變二級學院教務人員悲觀消極的工作態度,提升教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應打破傳統觀念,擺正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對教務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學校層麵上應對教務管理工作與其他管理工作一視同仁,在相關政策的製定時要考慮到二級學院教務人員這個團體,在政策上給予關注和肯定。學院層麵上,作為二級學院教務人員最直接的上級,學院領導應該認識到教務工作對學院正常教學秩序的運轉及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對教務工作的支持,加強對教務人員的關懷,提升教務人員的工作地位,使其改變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