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弈論概念介入高校韓國語筆譯教學的作用(1 / 2)

博弈論概念介入高校韓國語筆譯教學的作用

教育管理

作者:劉全荃

摘要:結合博弈論的相關概念,對其在高校韓國語筆譯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博弈論概念的引入,可影響翻譯人員對直譯、意譯以及歸化、異化策略的選擇,培養靈活機動的策略反應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博弈論高校韓國語筆譯教學作用

一、博弈論概念

博弈論,又稱遊戲理論,是一種源自遊戲的數學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尋求最佳的遊戲,使得遊戲的局中人能夠獲得最大的贏得。由於在遊戲中,每一個參與者得到的結果不僅取決於自身的策略選擇,同時也取決於其他參與者的策略選擇,因此博弈論對於策略問題的研究,並不僅僅局限於決策方的立場和策略,還包括對各決策方策略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分析,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後得出具有最理性的策略,從而實現最大收益。博弈可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種,若參與人在博弈過程中能夠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則為合作博弈,反之則為非合作博弈。目前來看,合作博弈主要強調集體主義、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主要強調個人理性及個人的最優決策,兩者在社會、政治、國防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筆譯的博弈形式

在外語翻譯中,麵對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對翻譯人員的策略選擇形成了一定的約束和限製。由於翻譯人員與源語作者很難達成一個雙方認同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因此表現為大量的非合作博弈及少量的合作博弈。

例如,在高校外語筆譯教學中,教師往往針對課本中的例句進行講解,這種對既定內容的傳授,使得學生普遍認可教材中的翻譯結果,從而形成一種合作博弈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本質是一種模仿性學習,同時也是筆譯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在教學以及課外作業的布置中,同樣是對既定內容的傳播。換言之,教師認可教材中提到的“標準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原譯者之間建立起一種有約束力的協議,同樣屬於合作博弈。因此,如果筆譯教學僅僅停留在對教材的模仿和認可階段,隻是一種初級的合作博弈。

要想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筆譯教學從初級到高級的提升,就必須敢於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提出質疑,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摒棄和糾正,推動教學活動進入到討論和研究的層麵,實現探究性學習。這種形式實際上是對原譯者的質疑,屬於一種非合作博弈形式,同時也是筆譯教學中的高級階段。

三、筆譯的博弈教學

對於外語的翻譯通常有直譯和意譯兩種形式。一方麵,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性,不同民族和地域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在翻譯中很難做到一一對應,這時就隻能通過詞語與文章的上下聯係,進行意譯。例如:‘?;?;?;?;?;?;?;?;?;?;’,意譯為“那人是個吝嗇鬼”,這裏的?;?;?;在韓國語中是一個派生詞,如果直譯,會讓人不知所雲。另一方麵,人類的生活在本質上存在許多相通之處,且中韓兩國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詞語和句子采用直譯的方式也不會產生歧義。例如,‘?;?;?;?;?;?;?;?;?;?;?;?;?;?;?;?;?;?;?;?;?;?;?;?;?;?;?;?;?;’,就可直譯為“哲秀就像頭老黃牛,有著忠厚老實的本性,光知道埋頭幹活。”從博弈論角度分析,直譯屬於合作博弈,而意譯則屬於非合作博弈。但這兩種翻譯方式是十分簡單的二分法,對於較為複雜的作品,很難使用直譯和意譯進行解釋,需要從更高的層麵,也就是從歸化與異化的博弈策略進行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