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險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策略
企業管理
作者:白蕊
摘要:2014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2014年重點工作時指出:“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
關鍵詞:出口信用保險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作為鐵路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鐵路成套設備出口、“一帶一路”、“兩個走廊”建設等方麵責無旁貸。由於“一帶一路”和“兩個走廊”涉及60多個國家,而且不發達國家居多,故拓展與這些國家經濟技術合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能夠借助出口信用保險等現代新型金融工具,或許有助於企業目標的實現。
一、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簡要回顧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我國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主要以國家層麵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為主,為發展中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樓堂館所,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亦成為當地政府和人民與中國政府和人民友好的象征。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於我國的國情,在積極承攬援外項目之外,我國部分外經企業開始嚐試在國際市場上承包工程,當時主要以分包為主。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國絕大部分骨幹外經企業都在伊拉克經受了國際承包工程的洗禮,學習和掌握了FIDIC條款,為日後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今,對外承包工程已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幾年,隨著經驗的增加和技術的成熟,以及依托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外經企業在國際承包工程市場上所占份額逐年增多。目前,中國外經企業的身影已遍布世界五大洲。截至2014年4月16日,經商務部批準的有國際承包工程資質的企業共3572家。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國外經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除外經企業自律外,加強外經企業間的相互聯合和合作不失為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夠獲得國內金融企業的支持,特別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外經企業的軟實力將得到顯著增強,外經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更強。金融企業對外經企業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授信、保函、信用保險、貸款等方麵,主要目的是幫助外經企業解決資金短缺的困擾及應對應收賬款的風險等。
二、出口信用保險簡介
在現代金融業務中,出口信用保險是各國政府為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國家財政為後盾,為本國企業在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提供政治風險(戰爭、動亂、彙兌限製等)和商業風險(破產、倒閉、拖欠等)的保障措施,保障出口商的收彙安全和銀行的信貸安全等。出口信用保險能夠在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市場開拓、便利融資、損失補償、企業增信、優化報表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目前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經營。中國信保提供的產品按信用期限分為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海外租賃保險等。其中,涉及外經企業承攬海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是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
中國信保的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產品主要有:出口買方信貸保險、出口賣方信貸保險、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資保險。
1.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指在出口買方信貸融資方式下,中國信保向金融機構提供的、用於保障金融機構資金安全的保險產品。該產品的保險標的為出口買方信貸貸款協議,被保險人是貸款銀行,投保人一般是出口商或貸款銀行,賠償比例最高位95%。
優勢:出口商無負債且無需提供擔保,相當於現彙收款,無需承擔彙率波動風險。
劣勢:外方業主需要承擔債務,主權國家負債往往受限製,融資結構不確定性大;融資成本較易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響,談判結果不確定性較大;項目的推動進度受外方業主和融資銀行因素的影響大。
2.出口賣方信貸保險
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境外出口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中國信保向出口商提供的用於保障出口方收彙安全的保險產品。該產品的保險標的為商務合同,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均為出口商,賠償比例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