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舊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的差異分析
財經管理
作者:王媛媛
摘要: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滿足事業單位加大財務和資產管理力度的需求,國家財政部於2013年初正式頒布實施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製度》,對進一步規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增強會計信息質量、提高會計報表使用價值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會計核算基礎、會計科目、資產核算、會計核算內容、會計報表體係五個方麵入手對新舊事業單位會計製度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並探討新會計製度對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製度會計信息會計報表
在我國事業單位內外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舊的事業單位會計製度已經難以滿足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需求,日益暴露出會計科目不完整、會計報表體係不完善、會計核算範圍不足等諸多弊端。為此,國家財政部針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環境的變化頒布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製度》,不僅有效解決了舊製度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逐步實現了新製度與國際慣例的接軌,有利於全麵提升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
一、新舊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的差異分析
1.會計核算基礎的差異
在舊製度中,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律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使得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情況,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而在新製度中,規定一般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應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而對於行業事業單位以及擁有經濟業務的經營性事業單位而言,其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核算基礎,進而確保會計核算信息能夠如實反映經營性事業單位的收支情況和資產、負債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會計科目的差異
新製度不僅對舊製度下的會計科目進行了改進與完善,而且還健全了會計科目設置、核算內容、計量方法、賬務處理等相關規定,增強了新製度的可操作性。與舊製度相比,新製度中會計科目體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其一,會計科目的增加。新增“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在建工程”、“累計折舊”、“累計攤銷”、“待處理資產損益”、“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從會計科目應用範圍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其二,會計科目的減少。廢除“撥出經費”、“撥出專款”、“專款支出”、“成本費用”、“結餘分配”等科目;其三,原有會計科目的進一步規範。如,新製度采用“存貨”替代了“產成品”和“材料”,采用“應交稅費”替代了“應交稅金”等。
3.資產核算的差異
在存貨成本核算方麵,新製度將存貨成本界定為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幾個方麵進行核算,並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引入到盤盈存貨核算中,摒棄了舊製度所采用的曆史成本計價法,有利於更加準確地衡量存貨市場價值。
在應收款項核算方麵,新製度將應收款項細分為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科目,並且規定對逾期三年未能收回的賬款按照相關製度予以核對銷毀。
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核算方麵,新製度突破性地在固定資產核算中增加計提折舊項目,在無形資產核算中引入攤銷方法,同時規定計提折舊與攤銷不能確認為支出,而是應當作為非流動資產基金的衝減項目,以便如實反映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